A- A A+
本基金會舉辦更新分享講座及擴大辦公室啟用茶會

感謝各界到場支持增添活動色彩

本基金會今(2015)年初擴增七樓辦公室空間,特於5月8日舉辦啟用茶會,同時辦理兩場更新分享講座,由本基金會丁致成執行長分享臺北都市發展歷程的回顧,以及徐培奕副主任介紹本基金會四月份日本東京、大阪都市更新考察案例。

張隆盛董事長致詞時提到,本基金會成立至今已17年,我們瞭解大家對於居住環境期望越來越高,希望能更現代化、更舒適,可是都市更新案推動往往要花費7、8年時間,過程相當辛苦,感謝各位關心都市更新的各位好朋友,未來也將與大家繼續共同努力。

丁執行長分享臺北城發展的豐華與歷程
丁執行長認為臺北城是個傳奇的城市,短短130年歷史卻經歷了兩次政權更迭,一次大毀滅,無數小規模的重建。臺北城就是臺灣歷史的縮影,每條街道、每棟建築物都承載著一個長遠的歷史故事;今天的新聞就是明日的歷史,還有更多故事在臺北城發生;然而,都市更新與歷史保存不相違背,應是相輔相成。

臺北城是在忠孝西路、中山南路、愛國西路與中華路一段所圍範圍,當初是由計畫引導發展的新市鎮,也是臺灣近代史130年來最重要的政治與商業中心。1875年大臣沈葆楨奏請設臺北府、淡水縣,1884年城牆正式竣工,後來到1905年,因實施市區改正,全面拆卸所有城牆及西門,臺北城從建城至拆除只存在21年,從未發揮防禦功能。

本基金會辦公室位置也就是清朝的「布政使司衙門」,相當於台灣省政府,是全台灣民政最高行政機關。日治時期開始,擬拆除清朝建築物,所幸時任民政長官厚藤新平認為不妥,制訂「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保存城門及重要建築。當時台灣衛生條件差,軍民病死嚴重,因此於1899年開始推動「市區改正計畫」,透過局部性、應急性都市計畫,將街道拉直拓寬,設置排水溝,並引進自來水至臺北城,成為今日臺北城內現代化市街架構雛型。

臺北城內還有若干保存完整的清朝建築,包括:臺灣總督官邸(今臺北賓館)、臺灣總督府(今總統府)、新公園(今228公園)、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今臺灣博物館)、勸業銀行臺北支店(今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臺灣總督府高等法院(今司法院)、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等,希望大家空閒時間能親自去感受其豐華。

日本考察經驗分享東京、大阪更新案最新動態
最後由徐培奕副主任介紹本基金會四月份日本東京、大阪都市更新考察案例,包括:東京丸之內地區、日本橋、六本木、霞關及虎之門地區,以及大阪站北側、阿倍野地區、天保山海遊館水岸更新等案例。

日本透過更新重建,除了強化建物結構及耐震耐燃性、充實基盤設施外,更讓都市機能再生,帶動地區的產業發展。從這些案例,讓我們看到日本政府對於推動大規模更新的魄力,以及民間依據政府指導方針,再開發時尊重地方歷史文化、提供公共設施的規劃理念。雖然臺灣的民情及民族性與日本有所差異,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日本都市再開發案例值得借鏡。有關本次考察之更新案例介紹,詳參閱本期簡訊第18-23版。


茶會由張隆盛董事長揭開序幕


感謝各界到場支持,本基金會將持續努力都市更新事務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66期)

  • 發布日期
    2015/06/15
  • 發表人
    業務研展部主任
    麥怡安
    研究員 江玲穎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