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2019小民集合-臺北社造季


創新突破找出城市更多可能性

臺北社造25年,首次於市府中庭舉辦「2019小民集合-臺北社造季」年度盛會,隨著特展場活動於11月24日透過票選選出年度關鍵字—融,眾人期待未來臺北社造能持續共融、共好,也為這短短2週即突破千人參與的社會改造行動,劃下完美句點。
「2019小民集合-臺北社造季」會後大合照

由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下稱北市都更處)發起的「2019小民集合-臺北社造季」,以「小民集合」為題,「小民」一詞係引用臺灣民主鬥士-鄭南榕著名語錄:「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是我們是好國好民。」而這些「小民」即是長期參與臺北社造的朋友們-城市中的多元社群,如社區工作者、議題青年、創意工作者及地方公務員;並陪伴著北市都更處一起成長,共同成就臺北都市更新、社區環境改善,甚至是整條街區的活化等都市再生課題。

「集合」一詞則是象徵著社區營造是「大家共同完成社區事務」的理念,集合北市都更處多元的都市再生推動策略,其中包括了都市再生學苑、眾力方程式、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等八大計畫,除了呈現臺北特有議題多元、社群活躍的特質,也能看出城市硬體更新的同時,需要有更多柔軟、靈活的軟體資源投入,才能使政策執行能接地氣、貼近生活。

而北市都更處自2012年從都發局接手推動社區營造業務,已研發出一套「社造型都更」模式,將生硬且多為權利價值考量的都更議題,透過社造來軟化、重新思考公益價值,而斯文里三期公辦都更的成功,便是社造精神透過在地蹲點,成功凝聚社區居民意識並串起人與人連結的最佳案例,亦為全國都更史上的典範佳話。


都更不僅是拆除重建、權利價值再分配、所有權人的參與
近年來,社造精神亦反映在北市都更處推動都更業務的行政哲學。舉例來說,其實都市更新,不僅是拆除重建;北市都更處長年推動老屋新生大獎,便是希望鼓勵老房子在堪用的情況下,能保留其歷史紋理,重獲新生;因此老屋新生大獎推動20年來,已有1,000多件台北市的老屋案例被保存,並重新利用,眾多作品更是業界建築獎的常勝軍。

其實都市更新,不僅是權利價值再分配;北市都更處以強調公共性的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計畫,6年來在台北市創造60處以上的社區閒置空間再利用,其中的社會設計精神更榮獲日本設計大獎2018 Good Design Award,並受國內外邀請參展(國外:Good Design Exhibition 2018、國內:臺北雙年展)的青睞。

其實都市更新,不僅是所有權人的參與;北市都更處全國首創「都市再生學苑」,整合本市「都市更新重建教育訓練」、「整建維護專業人員培訓計畫」等專案,培育市民投入都市更新的社區任務,至今已有上千名熱血市民,投入城市議題的各種面向,更不乏社會創新的佼佼者。

其實都更,不僅是城市硬體重建,是軟體再造
其實都市更新,不僅是城市硬體重建,更是城市軟體的再造;光榮城市的韌性,來自社會網絡的健全,北市都更處以「臺北眾力方程式」計畫打破全國社區營造25年來政府長期金額補助下的社區發展困境,首創以「社區集資」推動社造,以輔導社區提出群眾募資專案創造民間擴大參與至少150萬元以上,形成社區永續經營的創新模式。

臺北社造25年,回顧展覽已圓滿落幕,北市都更處在回顧過往成果之同時,亦將展望未來,向下個階段持續邁進,聆聽各方意見、落實公民參與、不斷尋求跨域合作以促成創新突破,找出城市更多的可能性,而臺北社造的現在進行式,就是這座城市的未來式!

(本文於在於都市更新簡訊第84期)

  • 發布日期
    2019/12/31
  • 發表人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 關鍵字 都市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