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同潤會

前言

「同潤會」是遠於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後,由民間捐款所成立的個財團法人,其設立目的及宗旨,近似我國的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

「同潤會」的緣起

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前,日本對於都市防災之觀念,僅只於對單棟建築物火災的預防,其因在其以往的都市史中,東京地區就發生好幾次的大火,對其都市及建築物造成極嚴重之破壞。尤其是1657年發生的明曆大火、東京地區幾乎全部燒毀。故,當時日本的都市防災觀念,僅止於單就建築物防火的觀點。

但發生於1923年之關東大地震及地震後所引起之大火,使得關東地區之建築物幾乎全毀,並造成將近10萬餘人的死傷。而東京及其周遭地區,不光是建築物,甚至是都市的基礎設施也全面性損壞,使得日本政府開始思考針對現代的都市防災問題,並不能透過單一建築物的改善,或者是小規模地區的防火規劃就能改善。而必須針對都市整體的防災性能做全般性的性能提升。

而重建事業,日本政府則是運用從世界各國來的大量捐款,於災後不久,在當時的內務省管轄下成立一個基金額為1000萬日圓的基金會,來負責運用這些善款協助關東地區的災後安置及重建工作,其基金會之名稱則為「財團法人同潤會」,簡稱同潤會。

而在同潤會成立之後,隨即展開一連串安置住宅的建設及大規模住宅開發事業,並於翌年完成安置住宅的興建,不禁令人對其為何在當時有如此高的行動及規劃能力感到好奇。其實其高效率之行動及規劃能力,是有其時代背景的!


「同潤會」都市改造的理想

關東大地震之前,正值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後,大量接受歐美先進的都市計畫及建築設計觀念在日本本國萌芽之期,而日本的都市,也正被工業化及都市化所產生的都市問題困撓,尤其在衛生問題及漫無止境的亂開發問題上,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的討論。故在產官學三方面的合作下,希望藉由「市街地整備」等方法來處理這些都市問題。

而地震發生之後創立的同潤會,其初期負責主導同潤會大部份設計事務則是東京大學教授內田祥三先生的門生川原良一先生及數名建築界聞人,而耐震設計則是以當時名師佐野利器先生為主導者。而這些負責規劃的學者,在面對大多已夷為平地的東京市,及民眾對安全的居住環境之要求下,以先前的對東京市所提出種種規劃建議,及學界對理想形式及對日本風土人情的考量下,在種種壓力下,大刀闊斧的規劃了許多理想的計畫,並加以實現。所以同潤會當時所規劃之住宅及社區則被視為當時日本建築技術及都市計畫之代表。

除上述理想計畫案的實現之外,從目前尚存的史料中可發現,同潤會除了負責硬體方面的建設之外,也負責有關受災者的生活機能方面的復建事業。這點可從其之後規劃的「普通住宅」事業中,不單提供住宅之外,也規劃了可提供就業機會的商店街,及對身體傷殘者用的收容設施等社會福利等設施的配置可得知。

同潤會18年間之業績

類型

事業名稱 構造型態 戶數

出租

臨時安置住宅 - 2160
  普通住宅 木造 3760
 

公寓興建事業

RC造 2508

出售

出售型獨棟住宅 木造獨棟 507
  出售型獨棟住宅 木造獨棟 1122

特定事業

軍人遺族用公寓興建事業 木造2層 1121
  東北農山漁村住宅改善規劃

-

-

  不良住宅改良事業 - -
  - - -
  - RC造&木造 807

總戶數

- - 11985


 

「同潤會」的工作

在關東大地震中受損嚴重的東京及橫濱地區內,除了一般的住宅事業之外,同潤會也負責了一些地區的整體住宅改良事業(如表中所示)。若依其性質及時間順序,可分為下列三個類型:

第一類型是出租用住宅。

第二類型是販賣用住宅。

第三類型是特定事業。

第一類型的出租用住宅包括是震災發生後所建之臨時安置住宅、社區型的「普通住宅」、及頗受好評的中層公寓住宅。

臨時安置住宅是為了安置因震災所發生之居民所搭建之臨時住宅。時間是從震災當年的10月到12月,一共建造了2160戶大小約4坪,每月租金5圓左右之住宅。而在安置住宅建設同時,具耐震及耐火性能的「普通住宅」之規劃則也在同時進行。並且對於進入安置住宅居住之居民給與「普通住宅」完工之後優先入居之特惠條件。

安置震災居民之主要事業的「普通住宅」,則因冬季下雪造成施工不易的關係,故在1924年起才大量的興建,以木造長屋式住宅為主,除住宅之外,也規劃了商業街,休閒等設施,可視為具備生活與商業機能的小型社區開發。但在其郊區部分,因交通不便之關係,雖有良好之計畫,但並不受好評。

而「普通住宅」之外,同潤會則是引進了集合式住宅形態的住宅,這些中層公寓住宅的開發案則是被稱為同潤會的代表作。其規劃是以當時受災地區附近寬廣地帶,規劃為以鋼筋水泥為主之西式中層公寓住宅。東京市內著名的「中的鄉」公寓、「青山表參道」公寓、「代官山」公寓即是當時所建。

而中層公寓之所以較第一種的「普通住宅」成功,除其建築形式上為當時歐美引進的公寓形態之住宅之外,其他原因則是因其可歸類於其居住對象上的差異,中層公寓居住對象多集中於收入較高的中產階級受災戶,而「普通住宅」的對象則是收入較低階層。而兩種階層受災戶其對住宅需求之認知、生活規劃及對都市生活的價值觀上的差異,則造成兩者評價有所不同。

第二類型的出售獨棟住宅則是隨著地震復興事業接近尾聲,社會中較有經濟能力的中產階級漸漸增加,東京市內獨棟型住宅需求逐漸增加。而同潤會也在復興事業告一段落之後,漸漸著手進行出售型獨棟住宅的規劃。而同潤會所進行之出售型獨棟住宅規劃,和當時民間建設公司所做的規劃有所不同,同潤會依其所在地區產業背景不同,分別規劃了針對白領階級的大坪數獨棟住宅、及針對藍領階級的小坪數獨棟住宅或者是雙拼型住宅等。而此規劃一則是滿足各收入階層對獨棟住宅的需求、二則是針對各地區之產業背景不同,分別規劃適合當地發展之具有前瞻性的計畫理念,對往後日本的都市設計上有著深厚的影響。

第三類型的特定事業則是包括有特定對象的「軍人遺族用公寓興建事業」、防災性能不良的「不良住宅改良事業」、新建住宅的「住宅問題專業諮詢事業」、「住宅建設經營管理事業」、及地區性的「東北農山漁村住宅改善規劃」。而上述的這些特定事業,也可發現,在震災復興事業中,同潤會不單針對住宅硬體設施的建設,也對提升現有住宅的防災性能、及提供新建住宅專業諮詢服務,以預防之手段來促進防災性能的提升。同潤會扮演之角色,已從單純慈善事業之角色,提升到促進都市安全的專責事業機構。

由1936年警察廳建設課的統計數據中,在東京市內159棟的鋼筋混凝土公寓中,同潤會約佔了半數以上,震災後十年間,在同潤會的協助下,關東地區不只是逐漸從震災後的陰影走出,也成功的完成一些理想的住宅社區,確立了往後理想的住宅開發的基本型。因此成為日本住宅政策之指標、及政府的政策示範窗口。


同潤會解散

而隨著經濟的成長,漸漸朝向軍國主義的日本政府,在與他國開啟戰事之後,為了爭加國家整體力量,將同潤會解散,而於1941年成立『住宅營團』接手同潤會之工作,正式結束同潤會短短18年之歷史。而住宅營團則因其成立之時處於戰爭之際,故其所規劃之住宅,無不是以如減低建造成本及能夠大量生產為出發點,這一點和同潤會如何提供良好生活環境的出發點則大不相同。而這一個如何減低建造成本及如何大量生產的觀點變化,則於戰後隨日本經濟發展及嬰兒潮,對住宅需求增加,土地價格高漲之結果,逐漸成為住宅建設之政策,進而影響到日本現今的都市型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戰敗投降之故,日本政府體系內等相關組織被為美國接管,而住宅營團則被視為被視為日本政府之一部份而被接管後強制解散。之後則經幾次轉變,成為今日「都市基盤整備公團」之前身。而同潤會所興建之出租用住宅,則全數轉售於民間。

總結

關東大地震之後成立之同潤會,雖只有短短18年歷史,但其於18年中所做事業對之後日本都市型態,卻有深刻之影響。尤其是堅持創造理想都市居住環境的理想,及其將理想實現的能力,令人敬佩。以今日東京都內殘留其作品及其對後代從事規劃者的角度看來,可以感到同潤會不光在震災復興事業上,在都市設計及都市計畫上也有偉大的貢獻及地位。

進年來,有幾個同潤會在東京都內所規劃地區的更新事業正在進行,其中有以2000年完工的代官山ADDRESS案,有名建築師安藤忠雄及著名的開發商森大廈公司主導的青山表參道案,也為在其建築設計學上,有保存價值引起爭議的清砂通一號館案,而每一個案子的進行及其中所產生的爭議,也一再勾起老一輩東京人的兒時回憶,及社會對同潤會所做的貢獻及其理想的深思。(基金會研究員 徐治平)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