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品川區西門戶的地標建築與周邊地區建構愉悅的人行空間-品川區武藏小山站前地區更新事業
前言
本更新地區鄰近東急目黑線武藏小山站,面積約0.7公頃。周邊除有日本少數具有拱廊(Arcade)商店街之一的「武藏小山商店街PARUMU」尚有許多商店街存在的地段。於武藏小山站前道路沿線並列很多商店。
但近幾年來,不少商店因後繼無人,且有部分商店已消失的情況下,未來商業會有衰退之虞。受限於許多建地面積零細,又狹小道路遍佈,建物密集老化等商機低落,防災及公共安全不足等種種課題有待解決。
首先為了促進共同更新開發,於2004年針對武藏小山站前約3.1公頃面積地區,於2012年變更擴大範圍達約4公頃。依東京時尚景觀街區促進條例規定,被指定為第一號街區再生地區。之後於2015年更新籌備會成立,開始檢討更新事業的推動。
在事業計畫檢討過程中,適逢武藏小山站周邊地區內,因推動東急目黑線立體交差的工程執行、車站地下化、車站建築、站前廣場及幹道等都市基盤設施的興修,改善計畫作業。另品川區都市再生主要計畫於2013年策訂。於該主要計畫內將武藏小山站周邊地區定位為「地區活化據點」及「東西串聯都市軸」之一環。因此必須強化整體地區的據點性機能。
基於上述都市再生的定位,必須創造複合機能街區,並成為具魅力的嶄新品川西區門戶,容納都市型住宅、商業、業務、社區交流、休憩設施等,提供廣場空間,吸引人潮來訪、購物並進住社區。本更新事業於2014年完成都市計畫,2016年更新會成立更新地區鄰近東急目黑線武藏小山站,面積約0.7公頃。周邊除有日本少數具有拱廊(Arcade)商店街之一的「武藏小山商店街PARUMU」尚有許多商店街存在的地段。於武藏小山站前道路沿線並列很多商店。
但近幾年來,不少商店因後繼無人,且有部分商店已消失的情況下,未來商業會有衰退之虞。受限於許多建地面積零細,又狹小道路遍佈,建物密集老化等商機低落,防災及公共安全不足等種種課題有待解決。
首先為了促進共同更新開發,於2004年針對武藏小山站前約3.1公頃面積地區,於2012年變更擴大範圍達約4公頃。依東京時尚景觀街區促進條例規定,被指定為第一號街區再生地區。之後於2015年更新籌備會成立,開始檢討更新事業的推動。
在事業計畫檢討過程中,適逢武藏小山站周邊地區內,因推動東急目黑線立體交差的工程執行、車站地下化、車站建築、站前廣場及幹道等都市基盤設施的興修,改善計畫作業。另品川區都市再生主要計畫於2013年策訂。於該主要計畫內將武藏小山站周邊地區定位為「地區活化據點」及「東西串聯都市軸」之一環。因此必須強化整體地區的據點性機能。
基於上述都市再生的定位,必須創造複合機能街區,並成為具魅力的嶄新品川西區門戶,容納都市型住宅、商業、業務、社區交流、休憩設施等,提供廣場空間,吸引人潮來訪、購物並進住社區。本更新事業於2014年完成都市計畫,2016年更新會成立。
都市計畫特徵
與周邊開發事業等取得協調,合作交流
在都市基盤設施方面,新闢設的社區道路能相互連通,透過道路拓寬及街道家具等更新,使成為一環狀道路動線系統。同時能與基地內規劃的通路、人行步道等均能彼此串聯,提高整體地區回遊性。
更新後建物現況(林宜樺攝)
基地位置圖(圖片來源:https://www.sumitomo-rd.co.jp)
更新前基地鳥瞰圖(圖片來源:https://www.ria.co.jp)
更新前基地現況(圖片來源:https://skyskysky.net/)
建築計畫概要
本更新建築是一棟地上41層、地下2層的超高層建築,建築中央採用免震結構,低層部(1至3樓)為店舖、事務所等使用,承繼了更新前商店街的熱絡氛圍。於沿街配置商店。於2樓東側設置了提供社區交流的公益設施,即品川區荏原第一地域中心及區民集會所。同時地面層配置了廣場型開放空間及貫穿通路建構了流暢的人行步道動線,配置各式各樣的階梯。於2樓店鋪間以人工地盤串聯,創造了立體的回遊性效果。
中高層部分(4至41樓)配置住宅,於西側的住宅棟配置一房型單元,於基地中央位置的高塔棟配置家庭型單元。4樓部分則設置了集會所,孩童遊戲室及客房等共用設施。另於住宅棟與高塔棟間,設置空橋互通,以維整體住戶的相互交流。
二樓休憩設施(左)及一樓廣場空間(右)(林宜樺攝)
人行開放空間
公益設施空間
更新後建物現況(林宜樺攝) / 建物斷面圖(圖片來源:https://www.sumitomo-rd.co.jp)
事業計畫概要 | ||||
所在地 | 東京都品川區小山三丁目 | |||
實施者 | 更新會 | |||
都市名 | 品川區人口約40萬人(2021年3月7日) | |||
地區面積 | 約0.7ha | |||
辦理經過 | 都市計畫核定 | 2014年1月 | ||
事業計畫核定 | 2016年8月 | |||
權變計畫核定 | 2017年6月 | |||
完工 | 2021年4月 | |||
事業概要 | 用途 | 住宅、店鋪、公益設施、汽車、自行車停車空間 | ||
建築面積 | 3,257㎡ | |||
建蔽率 | 60% | |||
總樓地板 | 53,456㎡ | |||
容積率 | 650% | |||
構造層數 | RC造部分S造地上41F/地下2F | |||
事業費 | 約300億圓 | |||
土地利用 | 更新前 | 更新後 | ||
公共用地 | 1,223㎡ | 1,884㎡ | ||
建築用地 | 6,077㎡ | 5,416㎡ | ||
權利人數 | 更新前179人/更新後139人(參加更新會員1人) | |||
投資人 | 住友不動產 |
在約0.7公頃的更新地區範圍內,包括土地所有權人、租地權人約有180人,房屋承租人約140人,原屬相當高密度使用街區,協調整合多數權利人相當重要,權利變換採一筆一建物之區分所有權方式。住宅的規劃設計,乃充分考量更新前的住戶規模及更新後住戶對新生活形態改變的可適應性及選擇性,規劃了各式各樣的住宅規格。對於非住宅使用的設施,則以未來能夠維持或增加資產價值的觀點,更新會朝向權利人共有持分樓地板面積方式,以期增進不動產的有效運用。
就結果而言,1樓的大多數單元,採共有持分的方式。由約有20名權利人成立的組織,依整體更新建築的營運計畫舉行各種交流活動。2樓除住宅單元及公益設施外,考量更新前房屋承租人希望再進駐的意願,而予個別區分所有。於權利變換後,因已確定不再進駐的權利床,故由若干權利人以共同承租方式,加以運用,而能夠適當規劃成為診療所聚集的街區。
結語
在武藏小山站周邊地區,今後會有各種都市再生計畫陸續進行。目前正處於過渡期,本更新事業的完成,除扮演整體都市再生,活化計畫之一環外,亦有增進地區魅力提升的效益。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