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街區重整及交流空間提供建構創造新價值的業務據點 「日比谷FAUT TOWER」-東京新橋田村町地區都市更新事業
前言
本更新地區由三條幹道(愛宕下通、外堀通、日比谷通)所圍繞與JR新橋地下鐵內幸町、霞關及虎之門等車站均相當接近,雖是具有高度交通便利性的地點。但地區內仍既存老舊建物、狹小道路及零細基地等現況,土地無法加以有效利用、且有嚴重的防災課題。
因此,透過街區的重整後,進行土地的合理健全開發使用,導入業務交流、商業等多樣化機能的設施,確保綠地、廣場的留設,塑造具備「熱絡」、「魅力」及「活力」的複合機能街區,是本更新事業推動的目的所在。
日建設計 都市社會基盤部門 都市開發GROUP
能田 悟/中田 洋
(URCA NO.218 P4-7 ) 翻譯 何芳子顧問
能田 悟/中田 洋
(URCA NO.218 P4-7 ) 翻譯 何芳子顧問
辦理經過
於2005年地區內具有共識的權利人開始進行都市再生計畫的檢討工作。
但是無法針對都市基盤設施重整及交通計畫課題,研提有效的解決對策,致使更新工作停頓。於2011年本地區經指定為都市再生緊急整備地域後,重新啟動更新事業的檢討作業。積極展開更新計畫擬訂及權利人溝通協調,合意形成工作。
於2014年12月由更新地區權利人組成「新橋田村町地區更新籌備會」成員開始以更新建築物為核心,將周邊納入進行整體都市再生相關問題的學習及討論,於2017年5月確定本更新事業將扮演帶動周邊繁榮發展的先驅角色,並完成都市計畫程序。主要辦理過程如下:
2005年12月 | 有志之權利人進行都市再生檢討 |
2015年12月 | 成立更新協議會 |
2017年05月 | 都市計畫核定(高度利用地區、地區計畫、更新事業計畫) |
2017年12月 | 成立更新會 |
2018年02月 | 權利變換計畫認可 |
2018年04月 | 動工 |
2021年06月 | 完工、進駐 |
2023年03月 | 更新會結算、解散(預定) |

基地位置圖(圖片來源:東京都都市整備局)
.jpg)


更新後建物現況(林宜樺攝)
事業特徵
一、強化道路、人行步道系統
為抑制從外堀通進入的車輛以提高人行的安全性,於地區內規劃出入性道路,承擔一部分汽車進出,有助於車行動線的順暢。
同時,經由道路拓寬、雙向行車、步道及交叉地點等改善策略的落實,增進交通的便利順暢。
於更新建築地面層留設貫穿通道,將廢止道路轉為人行步道確保了人行安全。另將既存的地下步道與地下通道連結,建構無障礙人行系統,如此擴大完成的地面與地下人行步道的網絡,也可增進回遊性功能。
更新後整備範圍內連外道路(林宜樺攝)
於更新建築地面層留設貫穿通道,將廢止道路轉為人行步道確保了人行安全。另將既存的地下步道與地下通道連結,建構無障礙人行系統,如此擴大完成的地面與地下人行步道的網絡,也可增進回遊性功能。

二、整建區外停車場,興闢自行車停放場所
老舊建物進行重建因受限於自備停車場的義務規定,阻礙了重建的推動,因有區外停車場的整備,排除了障礙。而實施的老舊建物重建,亦有助於防災性能的提昇。
此外,更新建築物內,規劃設置100台自行車停車位提供社區居民使用。除了解決自行車停放問題,並提供了安全舒適的步行空間,也改善了自行車路徑及共享自行車停放場所,增進自行車的利用率。
此外,更新建築物內,規劃設置100台自行車停車位提供社區居民使用。除了解決自行車停放問題,並提供了安全舒適的步行空間,也改善了自行車路徑及共享自行車停放場所,增進自行車的利用率。
三、塑造具綠蔭的空間
配合道路的重整,興闢公共綠地,在基地內留設充滿綠化的廣場,與綠地結合,於地區計畫範圍的中央地帶,確保具綠蔭的公共開放空間,供街區居民休憩使用。
.png)
.png)
基地配置圖(圖片來源:東京都都市整備局)
範圍內協助新闢廣場(林宜樺攝)
四、環境友善、省能的對策

四、環境友善、省能的對策
在更新建築物內新設了地域冷暖設施(DHC)的輔助設備(Sub-Plant),採用面狀的能源利用模式。此外,也設置太陽能板,雨水回收再利用及PC遮陽板阻擋陽光直射,並採用Low-e玻璃減輕熱輻射、屋頂綠化,以及採用低吸熱的鋪面等等各種對策,以降低熱島效應。如此藉由更新事業的實施,得有效降低對環境的負荷。
權利變換計畫
在更新會成立時,因有若干土地所有權人轉出,而只剩4名法人地主。因此權利變換計畫取得全體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採一筆土地共同持分的方式。權利床以僅就土地部分參與權利變換取得為原則。權利人以參加更新會員身份,負擔保留床處分金後取得保留床。

建物斷面圖(圖片來源:東京都都市整備局)
結語
權利變換計畫
在更新會成立時,因有若干土地所有權人轉出,而只剩4名法人地主。因此權利變換計畫取得全體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採一筆土地共同持分的方式。權利床以僅就土地部分參與權利變換取得為原則。權利人以參加更新會員身份,負擔保留床處分金後取得保留床。

建物斷面圖(圖片來源:東京都都市整備局)
結語
更新建築物動工興建時,發現必須進行埋藏文化財之挖掘調查,又面臨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建築物無法順利完成招租的種種困難。很慶幸能夠於2021年6月完成此更新事業。
事業計畫概要 | |||
所在地 | 東京都港區西新橋一丁目1番1號 | ||
實施者 | 更新會 | ||
都市名 | 港區25.7萬人(2022年1月) | ||
地區面積 | 約1.2ha | ||
辦理經過 | 都市計畫核定 | 2017年05月 | |
事業計畫核定 | 2017年12月 | ||
權變計畫核定 | 2018年02月 | ||
完工 | 2021年06月 | ||
事業概要 | 用途 | 店鋪、事務所、停車場等 | |
建築面積 | 約4,549m2 | ||
建蔽率 | 約59% | ||
總樓地板 | 約105,610m2 | ||
容積率 | 1,100% | ||
構造 | SC造,一部分SRC、RC造 | ||
層數 | 地上27F/地下2F | ||
事業費: | 約579億圓 | ||
土地利用 | 更新前 | 更新後 | |
公共用地 | 約3,842m2 | 約4,240m2 | |
建築用地 | 約8,087m2 | 約7,689m2 | |
權利人數 | 更新前5人/更新後4人(參加更新會員3人) |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