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澀谷STREAM:東橫線舊址重生為大型複合式商務中心

前言

位於澀谷站南街口地區的「澀谷Stream」,前身為東急東橫線原澀谷站及鐵路軌道,因此基地形狀較為狹長。早期澀谷站南側的人流因國道246號車流量大導致人潮多往車站北側出入的分裂情形,因此如何引導人流行經澀谷站南側成為該地區一大課題;同時,因澀谷地區地形高地落差明顯,於人行系統的串聯上造成不便。

澀谷車站中心區之連鎖型開發-澀谷站南街區專案計畫

社區更新部主任 鄧梅姬
高級專員 陳冠融

隨著東急東橫線與東京地下鐵副都心線整併並地下化,舊軌道土地的釋出,東急電鐵和附近的私地主包括東急電鐵、澀谷丸十池田制麵包株式會社、有限會社清風庄平野大樓、名取康治、名取政俊、葉不動產株式會社、有限會社鈴基恒産、山善商事株式會社等決定共同啟動本區再開發。

本案於2012年6月劃設都市再生特別地區之都市計畫取得核准後,於2015年3月動工,最終於2018年8月完成興建。
更新後建築物現況(陳冠融 攝)

再開發之定位
配合「澀谷站街區基盤整備方針」期望實現澀谷車站中心地區未來形象的七大策略,東急電鐵將「澀谷STREAM」所在街區定位為「成為IT、映像產業人才的培育專區」,因此本案規劃了訊號發信設施、IT人才培育暨交流中心等,以打造澀谷最大規模的多媒體產業空間為目標。

建築計畫特徵
「澀谷STREAM」名稱源自於附近的澀谷川,「STREAM」有流動、溪流的意思,其規劃理念是吸引能創作者進駐並創作新事物,將本區打造成具國際魅力的商務中心,其建築設計重點如下:

一、建構空中廊道,確保澀谷站出站人流不受車流影響
藉由高低落差的地形特性,本案於基地內設置空中廊道,強化人行動線串聯性,提升澀谷站出入動線的便利性。

二、創建都市核心,讓人從澀谷站出站後可直達
配合「澀谷站街區基盤整備方針2008」就步行網絡訂定應建構垂直連動都市基盤和連接城市空間的「都市核心Urban Core」,本案規劃的「都市核心」設施,可從東横線、田園都市線、半藏門線和副都心線的地下3樓,直接通往澀谷站東口的國道平台和澀谷STREAM 。二樓的穿行通道「國道246號橫斷平台」是利用跨越國道246號的舊東横線高架鐵路建成的人工地盤,平台上再現了舊澀谷站时代東橫線地面站房的標誌性魚板屋顶,連接著澀谷SCRAMBLE SQUARE和澀谷HIKARIE等。
 澀谷STREAM Urban Core(圖片來源:(左)日建集團、(右)日經商業出版社)
與澀谷SCRAMBLE SQUARE連結通道入口地板有舊東橫線的高架路線月台編號(陳盈汝 攝)
 
三、共同改造澀谷川,打造舒適的水岸長廊及活動廣場
透過官民合作,就南北流經的澀谷川進行整治及活化,利用清晰循環再生的壁泉系統,打造舒適的水岸長廊,並於澀谷STREAM的大樓梯前規劃稻荷橋廣場及錦之橋廣場,人們可舉辦活動,營造熱絡氛圍。此外,在澀谷STREAM至並木橋沿線的河畔規劃散步道澀谷河街,街道的盡頭是東急設計建造的幼兒園以及由酒店、商店及辦公室組成的澀谷BRIDGE,透過這條街道的串聯進一步讓商業活動能更加活絡。
稻荷橋廣場及整頓後澀谷川(吳可兒 攝)
稻荷橋廣場可看見舊鐵道軌道遺跡(陳冠融 攝)
錦之橋廣場(陳冠融 攝)
澀谷河街透過留設鐵路遺跡、鋪面設計形塑舊軌道意象(本基金會攝)
 
四、延續澀谷再生的多樣都市機能
本案更新後為地上35層,地下4層樓建築,1至3樓為商場與餐廳,經營具有特色商業型態,4至6樓為複合式樓層打造會議室、企業支援設施、自行車咖啡廳及活動空間;9至13樓為Shibuya Stream Hotel,提供旅客住宿;14至35樓則為高品質辦公環境,目前由Google Japan進駐,恰恰符合本案想吸引IT及映像產業人才等創意工作者的目標。

此外於4樓規劃企業支援設施,俾利創意工作者使用,並同時打造飯店吸引國內外企業可於此進行商務活動。以上透過使用機能的多樣性規劃,期望能有效強化澀谷地區的國際競爭力。

五、外觀設計採宅色面板漸變設計與周邊環境融合
在建築外觀上,透過垂直白色面板和窗戶隨機不規則設計,並通過從充滿活動的地面到天空的漸變設計,使本案建築能與周圍環境協調,減少壓迫感。而屋頂進行綠化,並於低樓層種植樹木與澀谷川連結,形成一個充滿自然氣息的景觀讓,帶來令人放鬆的治癒感。

借鏡與參考
澀谷STREAM係為澀谷百年一次大改造計畫中的一環,澀谷車站南口由本案為先導啟動了南口地區的大改造工程。本案基地內透過空廊的串聯人行系統,有效引導人潮從車站南口地區往來車站,不僅為行人打造了安全的人行空間,亦有效活絡了周邊商業,台灣其實也有交通場站前後站往來人潮不均致街區發展有落差的情形,澀谷STREAM的人行網絡規劃可作為規劃之參考。
 
事業計畫概要
案名 澀谷STREAM
所在地 東京澀谷區澀谷3丁目19番
實施者 更新會
實施方式 權利變換
地區面積 1.27ha
辦理經過 都市計畫核定 2012年6月
權變計畫認可 2015年6月
完工 2018年8月
事業概要 用途 辦公室、商店、飯店、大廳、停車場
建築面積 約5,704㎡
建蔽率 約84%
總樓地板 約116,613㎡
容積率 約1350%
構造 SRC、SC、RC造
層數 地上35/地下4
事業費 約700億日圓
權利人數 更新前8人/更新後8人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1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