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事業部副主任 蘇秀玲
副理 陳穎錡
副理 陳怡帆
副理 陳穎錡
副理 陳怡帆
車站、商店街一體開發
在虎之門車站塔樓的建造項目中,首先新建了交通設施-日比谷線虎之門站,直通車站大樓作為交通樞紐,並可透過T-Deck人行道通達各處,甚至銜接周邊BRT機場交通,車站內部在1樓、地下2樓規劃寬敞明亮且面積約達605坪的站前廣場,地下層透過連通道空間,播送宣傳各式潮流資訊及活動消息,再串連至購物中心、美食餐廳等商業設施,整體生活圈與車站緊密結合,使滿足生活所需可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虎之門之丘車站塔樓(本基金會攝)
地下站前廣場(本基金會攝)
立體步行環境的相互聯結及擴充
車站塔樓在主樓(A-1街區)與玻璃岩(A-2街區)之間,為國道1號櫻田大道所貫穿,施工時在保持國道車輛不停止通行的前提下,於2樓平面建造一個20公尺寬的人行空間,稱為T-Deck,不僅將人車分流,還成為橫穿城市街區和主幹道的東西向道路,並搭配各街區的綠化通廊,東可接虎之門HILLS的甲板廣場及虎之門商業棟、住宅棟,西可接江戶坂露臺(A-3街區)往虎之門醫院方向,區內步行空間以立體化方式,可無障礙地穿梭在道路上方,且充足寬度的人行道及廣場,利用公共藝術、街道家具及綠化景觀的妝點,進一步提供行人停等或交誼空間,使T-Deck上同時產生快慢不同的通行速率,便利又生動。
地櫻田街上的T-DECK(本基金會攝)
地櫻田街上的T-DECK(本基金會攝)
導入國際競爭力的都市機能
本案建築物在去(2023)年7月完工,興建的49樓大樓,為目前東京都第二高的摩天大樓,周邊交通網絡的新設與串聯、輔以綠色開放空間、及新穎的公共環境設施設備,吸引國際大型企業品牌進駐作為據點。辦公室的四面窗景,可將東京鐵塔、晴空塔等地標美景一覽無遺,而辦公室內部採用的「無柱」設計,使辦公空間的組合更為彈性。另部分樓層規劃設計為「樓中樓」,創造舒適且更多交流的辦公環境,期望在疫情後,使員工更願意回歸辦公室辦公。
虎之門車站塔樓辦公室空間(本基金會攝)
另於頂樓45~49樓打造訊息傳輸基地-TOKYO NODE,面積約為3,000坪,以東京都市景觀為背景,提供多元舞台配置,可作為辦理藝術表演、演講研討會、產品發布會等國際情報之交流地點。
TOKYO NODE展演廳(本基金會攝)
TOKYO NODE無邊際泳池(本基金會攝)
地櫻田街上的T-DECK(本基金會攝)
地櫻田街上的T-DECK(本基金會攝)
導入國際競爭力的都市機能
本案建築物在去(2023)年7月完工,興建的49樓大樓,為目前東京都第二高的摩天大樓,周邊交通網絡的新設與串聯、輔以綠色開放空間、及新穎的公共環境設施設備,吸引國際大型企業品牌進駐作為據點。辦公室的四面窗景,可將東京鐵塔、晴空塔等地標美景一覽無遺,而辦公室內部採用的「無柱」設計,使辦公空間的組合更為彈性。另部分樓層規劃設計為「樓中樓」,創造舒適且更多交流的辦公環境,期望在疫情後,使員工更願意回歸辦公室辦公。
虎之門車站塔樓辦公室空間(本基金會攝)
另於頂樓45~49樓打造訊息傳輸基地-TOKYO NODE,面積約為3,000坪,以東京都市景觀為背景,提供多元舞台配置,可作為辦理藝術表演、演講研討會、產品發布會等國際情報之交流地點。
TOKYO NODE展演廳(本基金會攝)
TOKYO NODE無邊際泳池(本基金會攝)
在建築物設計上,亦符合多項國際認證(如LEED綠建築、WELL健康建築等),耐震性能更提升到可承受巨大震度等級(約7級)。而本案亦在都市防災部分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有鑑於311東日本地震發生,造成停電與交通阻斷,影響多數通勤族滯留市區無安身之所,因此虎之門更新時,即規劃於各棟建築物設置臨時滯留空間、住所設施及儲存倉庫,總計可容納約5,600名因災情致無法返家的人;於災害發生時,周邊幾棟建築物也能達到自給供水、供熱及電力供應,本次考察團經由森大廈帶領,得以深入虎之門HILLS及商業棟的地下機房參觀,近距離地了解本案對防救災規劃的各項考量、系統性管理以及重視!
借鏡與參考
借鏡與參考
自2014虎之門 HILLS成功更新,終於使原本老化發展停滯的舊城區換上新風貌,在短短的10年之間也觸發了周邊大規模的更新再開發,這些個案除了本身建築物的翻新重建外,我們也看到日本都市更新更著力於彼此間的動線串聯,甚至更多的與公部門合作,對於開闢計畫道路、整併交通場站、整體規劃集中留設廣場、友善步行環境等,以及各節點的可及性及串聯方式,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東京在都市更新方面的先進經驗與創新措施,成為本基金會日後推動個案更新的寶貴參考經驗!
(本文原在於都市更新簡訊地103期)
(本文原在於都市更新簡訊地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