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規劃部主任 許育誠
資深規劃師 陳姿彤
資深規劃師 陳姿彤
舊市政廳機能不敷使用 亟待更新提升行政效率
隨著橫濱市的發展,舊市政廳屋齡已逾50年,整體設備已趨老化,而隨著市府辦公職員的增加,市政廳的既有辦公空間明顯不足,致使市府部分機關不得不於周邊約20棟民間辦公大樓另租賃空間分散辦公,而這種情況對市民及周邊企業皆造成困擾。鑒於以上情形產生以下的課題,建立新市政廳已然勢在必行。
一、設施和裝置的老舊
-建物已達50年以上之歷史,設施整體老化不堪使用。
-高齡人口逐漸增加且建物規劃對行動不辨者不友善,缺乏無障礙設施。
二、橫濱市相關公務機構分散各處
-市政業務量逐漸擴大,辦公空間不足,導致各機關分散至周邊約20處。
-業務效率低落,且因各機關散置各處需負擔大量租金支出,租金達每年20億日圓。
三、市民使用空間不足
-民眾於各機關諮詢相關問題時,其空間不足以滿足民眾需求。
四、因應社會的變化
-資訊社會的進步、日益多樣化及複雜化的行政問題。
-需加強資訊設備的安全措施和危機管理之能力。
-與環境共存,實現低碳社會。
五、災害的應變能力
-根據東日本大地震的經驗,確保安全,以便在發生災害時能夠繼續營運。
-建築能立即對地震、海嘯等各種災害的堅固建築物。
打造具橫濱特色及有效率的新市政廳舍
自19世紀末開港以來,帶動了橫濱市迅速發展,已然成為全球知名的國際都市。因此,新市廳舍開發以提供準確的資訊及有效率的行政服務為目標,規劃符合國際都會橫濱特色的建築,以及具備應對未來災害危機處理的能力,避免市政運作受到影響,倡導永續節能設計低碳市政廳,減輕財務負擔,提高施政效率,作為各城市的模範。
於1995年,橫濱市政府召開市政廳重建審議會(由專家學者、市議會議員、市民代表組成),以交通便利性、地區機能集聚、周邊波及效果、象徵性和歷史性等因素為考量基礎,依據「新市政府大樓重建規劃草案」,於2008年市府購入北仲通南地區土地以作為新市政廳重建的預備土地。於2012年市議會設立了「新市政府大樓相關調查特別委員會」,就新市政廳重建地點等事項開展討論,2013年推動制定「新市政府重建基本構想」,並於2014年制定了「新市政府重建基本計畫」,直至2017年正式動工,終於在2020年完工落成。

保存立面的低層棟及橫濱島塔(本基金會攝)
建築計畫
本案更新後興建為地上32層,地下2層的辦公大樓,樓上層分為三大部分,低樓層的1F~3F主要作為市民使用及商業設施,設有中庭、市民協作促進中心、展覽空間、市民休息室等,並設置商業設施,營造低層樓的熱鬧氛圍。3F~8F的中樓層為議會廳及圖書館,除了設有委員會議室外,還設置了獨立議會廳,供議員開會使用。高樓層則為行政機關辦公使用,集中各行政機關辦公場所提升了行政效率,且為了確保民眾易於理解各業務職掌,於3F設置民眾諮詢櫃台,諮詢完備後再前往須辦理業務之樓層。
於1樓部分規劃為3層樓高的大廳,並利用玻璃帷幕設計,讓整體空間明亮又大氣,可於此舉辦相關藝術展覽,其大廳連接戶外空間及地鐵馬車道站,帶動低樓層商業設施的活絡,並提供民眾休閒駐足的空間。而建築物西側緊臨大岡川沿岸的部分,則規劃長廊及親水設施挑望港未來MM21地區,利用大量植栽綠化戶外空間,為民眾提供休憩娛樂的場所。
於建築外觀設計上,為了與周圍街景相互協調,建築高度考量與現有街景的連續性,採分階段調整建築的高度。此外,將舊第一銀行橫濱分行的正門以遷移保存的方式保留下来,高層建築則採煙囪設計為圓柱形,象徵柱列並與舊第一銀行形成連續的視覺形象,並展現了被保存的舊第一銀行所擁有的對稱性。
橫濱新市政廳大樓(本基金會攝)
大岡川沿岸長廊(本基金會攝)
借鏡與參考
橫濱市廳舍不僅是一座市政府建築,其承載著橫濱市對未來的遠見,並在實現現代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促進了城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這座市廳舍將繼續作為橫濱市的地標性建築,為這座城市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橫濱市政府因認知舊有市廳舍面臨種種需改善的課題,於規劃設計時不僅只是勾勒辦公空間,依然考量如何提昇行政效率,更方便民眾洽公的需求,並透過連接交通節點及友善的開放空間,提供給市廳舍公務人員及民眾休憩的場所,值得國內政府改造各機關大樓時借鏡。
自19世紀末開港以來,帶動了橫濱市迅速發展,已然成為全球知名的國際都市。因此,新市廳舍開發以提供準確的資訊及有效率的行政服務為目標,規劃符合國際都會橫濱特色的建築,以及具備應對未來災害危機處理的能力,避免市政運作受到影響,倡導永續節能設計低碳市政廳,減輕財務負擔,提高施政效率,作為各城市的模範。
於1995年,橫濱市政府召開市政廳重建審議會(由專家學者、市議會議員、市民代表組成),以交通便利性、地區機能集聚、周邊波及效果、象徵性和歷史性等因素為考量基礎,依據「新市政府大樓重建規劃草案」,於2008年市府購入北仲通南地區土地以作為新市政廳重建的預備土地。於2012年市議會設立了「新市政府大樓相關調查特別委員會」,就新市政廳重建地點等事項開展討論,2013年推動制定「新市政府重建基本構想」,並於2014年制定了「新市政府重建基本計畫」,直至2017年正式動工,終於在2020年完工落成。

保存立面的低層棟及橫濱島塔(本基金會攝)
建築計畫
本案更新後興建為地上32層,地下2層的辦公大樓,樓上層分為三大部分,低樓層的1F~3F主要作為市民使用及商業設施,設有中庭、市民協作促進中心、展覽空間、市民休息室等,並設置商業設施,營造低層樓的熱鬧氛圍。3F~8F的中樓層為議會廳及圖書館,除了設有委員會議室外,還設置了獨立議會廳,供議員開會使用。高樓層則為行政機關辦公使用,集中各行政機關辦公場所提升了行政效率,且為了確保民眾易於理解各業務職掌,於3F設置民眾諮詢櫃台,諮詢完備後再前往須辦理業務之樓層。
於1樓部分規劃為3層樓高的大廳,並利用玻璃帷幕設計,讓整體空間明亮又大氣,可於此舉辦相關藝術展覽,其大廳連接戶外空間及地鐵馬車道站,帶動低樓層商業設施的活絡,並提供民眾休閒駐足的空間。而建築物西側緊臨大岡川沿岸的部分,則規劃長廊及親水設施挑望港未來MM21地區,利用大量植栽綠化戶外空間,為民眾提供休憩娛樂的場所。
於建築外觀設計上,為了與周圍街景相互協調,建築高度考量與現有街景的連續性,採分階段調整建築的高度。此外,將舊第一銀行橫濱分行的正門以遷移保存的方式保留下来,高層建築則採煙囪設計為圓柱形,象徵柱列並與舊第一銀行形成連續的視覺形象,並展現了被保存的舊第一銀行所擁有的對稱性。


借鏡與參考
橫濱市廳舍不僅是一座市政府建築,其承載著橫濱市對未來的遠見,並在實現現代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促進了城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這座市廳舍將繼續作為橫濱市的地標性建築,為這座城市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橫濱市政府因認知舊有市廳舍面臨種種需改善的課題,於規劃設計時不僅只是勾勒辦公空間,依然考量如何提昇行政效率,更方便民眾洽公的需求,並透過連接交通節點及友善的開放空間,提供給市廳舍公務人員及民眾休憩的場所,值得國內政府改造各機關大樓時借鏡。
更新事業推動歷程 | |
1990年11月 | 都市計畫決定 |
1997年11月 | 都市計畫變更核定 |
1998年3月 | 事業計畫核定 |
2000年3月 | 第一工區開工 |
2003年2月 | 第一工區完成(i-landTower) |
2008年 | 第二工區土地由市政府取得 |
2013年3月 | 第二工區定位為市政廳舍(第8代) |
2014年3月 | 新市政廳舍整備基本計畫制定 |
2017年8月 | 新市政廳舍工程動工 |
2020年5月 | 新市政廳舍工程完工 |
2020年6月 | 開幕式 |
2020年8月 | 業施設LUXSFRONT開幕 |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1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