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橫濱西口車站大樓計畫:構築橫濱車站新風貌

前言

橫濱市為日本第二大城市,因緊鄰東京都及大眾運輸系統交通便捷,成為在東京工作者的居住首選地區,橫濱車站為橫濱市主要車站,匯集JR東日本、京濱急行電鐵、相模鐵道、橫濱市交通局、橫濱高速鐵道等6間鐵路公司,承載著大量的旅次。橫濱車站一帶前身經由填海造陸,隨著橫濱市發展需要,歷經三次站址轉換,車站現址周邊建物日趨老舊,橫濱市爰以車站為主軸促進都市再生,建構國際型都市門戶,在車站周邊地區推動22個不同類型事業計畫,並配合大型民間開發案,併同基盤設施的改善加以檢討,藉由各項計畫的推動,增進車站周邊地區的國際性、便利性,其中,車站西口開發計畫被期望成為西口地區再生的催化劑(有關橫濱市發展請參閱本基金會第77期簡訊)。

更新事業部主任 董政彰
資深規劃師 廖育珉
 
「Excite橫濱22」指導方針-強化車站具備國際化、廣域化功能
橫濱市提出打造國際都市的玄關為方針的「Excite 橫濱 22」計畫,其中,橫濱車站面臨接送不便、地下自由通道行人擁擠與公車動線衝突、無障礙設施不足、羽田機場國際化、電車營運線連接及車站連續立交工程、車站綜合改善工程等課題,在「Excite 橫濱 22」方針指導下,希望改造車站及其周邊地區,分別就交通樞紐便捷性、通用設計、三維步行網絡、自行車騎乘環境、幹線道路整備、停車場一體化、親水與治水、防災滯留空間等面向,進行綜合性規劃,為東京都地區和其他地區樹立榜樣。
 
JR橫濱TOWER 是「Excite 橫濱 22」的核心項目,其開發計畫源自於2010年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以下簡稱JR東日本)與東急電鐵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東急電鐵)聯合項目計畫,該計畫擬將舊橫濱車站與東急橫濱卓越大飯店併同改建為地上33層、地下4層的車站大樓,但於2011年受311東日本大地震影響,考量安全問題針對建築規劃進行調整,後續東急電鐵也將飯店出售給JR東日本,因此本案也完全由JR東日本作為實施主體,於2014年9月決定事業計畫,自2015年9月開始建造,並於2020年3月完工。
JR橫濱TOWER西口方向(本基金會攝)

JR橫濱TOWER與JR橫濱鶴屋町大樓共同構築橫濱車站新風貌
JR橫濱TOWER與橫濱車站共構,可與相鐵線、京急線、東急東橫線、港未來線、市營地下鐵線、JR連接,其建築量體為地上26層、地下3層。於地下1至地下3層有「CIAL Yokohama」商業設施;地上1層至10層有「NEWoMan Yokohama」、「T.Joy Yokohama」等商業設施及複合電影院,並規劃擁有四層樓採光天井的中庭,打造行人前往周遭設施網絡的起點,2樓設有約100㎡的「露天舞台」提供活動舉行;地上12層至26層為辦公室,並設有屋頂花園廣場「Umisora Deck」,可以將整個橫濱港和橫濱海灣大橋一覽無遺,廣場中設置以「YOKOHAMA」字樣的裝置藝術,作為廣場的空間意象,搭配季節性植栽及桌椅,提供一處被綠意包圍且享受海風的休憩空間。
JR橫濱TOWER 12樓屋頂花園廣場「Umisora Deck」及其空間意象標誌(本基金會攝)
 
而鶴屋町大樓建築量體為地上9層,透過連通道與站前棟連結,其地上1層至3層有「CIAL橫濱 ANNEX」、「JEXER FITNESS & SPA YOKOHAMA」商業設施及「STAR CHILD托嬰中心」、地上4層至9層為「JR東日本橫濱METS飯店」、「JR橫濱停車場」。
JR橫濱鶴屋町大樓(本基金會攝)
JR橫濱鶴屋町大樓停車場(本基金會攝)

在橫濱車站、JR橫濱TOWER、JR橫濱鶴屋町大樓三者建構下,利用車站聚集人潮的特性,引入商業、住宿、托嬰、停車等多元都市機能,不僅是建築結構體的更新,更是匯集大眾運輸、辦公、商業、觀光、轉乘等多面向功能,並配合空中及地下人行通道的串聯,讓車站與周邊得以通達,消除鐵軌分隔的邊界感,實現鐵道經濟效益,將橫濱車站打造為橫濱市吸引國際商務、觀光的玄關,更透過橫濱車站的更新,藉以催化車站西口地區的轉型,成為橫濱市朝向國際化與廣域化都市發展目標的一環。
 
借鏡與參考
在都市發展歷程中,車站周邊為該地區發展最早、最為繁榮的地方,隨著人口變遷、私人運具增加,已然無法滿足現有需求,在建築物與基礎設施不斷老化,也迫使商業活動轉移,車站更新及周邊地區老舊衰敗,亦是各縣市在都市發展上所面臨的課題,而都市發展享受車站所帶來的鐵道經濟的同時,卻也被鐵軌分隔造成車站前後站發展不均的現象。
 
日本作為鐵道網絡發展成熟的國家,對於車站本體的更新及其周邊地區發展也積極應對,以上位指導方針賦予車站發展定位,鼓勵車站周邊地區發展,此外,日本民營鐵路企業也就自身擁有車站周邊大面積土地,積極配合都市發展趨勢,在追求企業自身土地經營效益與客流最大化下,除就運輸本業加強服務機能外,更透過多元經營方式,發揮車站周邊土地多元利用的潛力,充分利用軌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在鐵路事業與都市發展上相輔相成。

臺灣在都市地區的發展上,也朝向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簡稱TOD),倡導在大眾運輸樞紐和車站周邊發展高效、混合的土地利用,如商業、住宅、辦公、酒店等使用,以鐵路車站及捷運、輕軌場站為核心,給予周邊一定範圍內地區容積獎勵,鼓勵民間投資開發,此外,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改制公司化,對於自身所持有的場站及其不動產,也積極辦理都市更新,希望本案經驗能夠作為臺灣在都市地區發展與軌道建設的參考。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1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