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東京站八重洲側的新地標 大街廓與歷史建築保存的活化再利用-京橋二丁目西地區更新事業

前言

2016年11月25日在京橋地區的新地標「京橋江戶GRAND」開張。從2001年當地土地權利人發起組成學習會開始,經歷15個年頭後完成此更新事業。

日本土地建物公司  都市開發事業部長 永藤厚志
日建設計  專案開發部門 都市開發組 渡部貴史
﹝URCA. NO185.P11~14﹞
翻譯 何芳子顧問
 
京橋地名的由來,係因從東海道起點的日本橋到京城經過的首座橋樑而得名。此地區早從江戶時代起,既以業務、商業中心的角色,繁榮發展的歷史性街區。從久遠時代既在此地區居住營業的土地權利人與當地企業總部、地緣關係的投資者、大型建設公司等,均認為要以「歷史與未來交差點」的構想,達到創造具魅力的都市空間遠景,必須協力克服彼此利害對立的矛盾,共同推動都市再生。

本事業藉由土地整合,街區重整等手法,進行高度利用,以發揮鄰近東京車站之區位條件優勢,並就區域地標性建築之「明治屋京橋BUILDING」加以保存活化利用,創造業務、商業、文化、觀光等各項機能充分調和的魅力街區。同時,改善京橋站的站體機能、人行步道連貫、廣場空間及連通巷道等方便性,以提昇東京站前區域的活力、魅力。

上述的「明治屋京橋BUILDING」於1933年興建,由當時知名的曾彌中條建築事務所設計,於2009年1月經中央區指定為有形文化財。
 
基地位置圖

計畫地區位置現況
本地區除可與東京首都銀座線京橋站連通外,鄰近東京站都營淺草線寶町站及東京都有樂町線銀座一丁目站,具交通相當方便的區位優勢,乃東京站八重洲側業務街區的一部分。以中央通與東京商業繁華地段代表的銀座日本橋連通,可說極具發展潛力。

本地區係實施震災復建土地重劃事業的市街地,區內道路系統整齊,由諸多小型住宅用地所構成,鄰接狹窄巷道的基地不少,面積未滿300㎡的基地約佔總數80%以上,建物使用包括事務所、店鋪、住宅、工廠及作業場所等混合狀態,且建物老舊、荒廢的空屋不斷出現,雖具備良好區位條件,但無法順應實際發展需要。

此外,歷史建築的「明治屋京橋BUILDING」也因老朽化而面臨耐震問題,保存維護上的急迫性課題。而與明治屋京橋BUILDING連結的京橋站體建築,係1932年啟用的老舊車站,月台、樓梯等車站設施均無充裕空間,且不符無障礙環境要求,有必要提昇地下鐵使用者的安全性、便利性。

辦理經過
對於東京站八重洲側地區,雖具備良好區位條件,但因基地狹窄等缺點無法發揮發展潛力的本地區,由中央區主導進行推動連鎖型都市更新事業構想的檢討分析,而京橋地區的土地權利人也於2001年組成都市再生學習會,開始檢討整合京橋二丁目3個街區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更新計畫。
之後在再生協議會進行檢討過程中,原已形成開發共識的京橋二丁目一番街區,因開發時程無法配合而分離,基於企業權利人間步調無法統一,遂與當地土地權利人結合,在具強烈更新意願的情況下,逐漸有了合意形成。

在2006年組成更新籌備會,積極檢討事業推動的可行性,遂決定活用都市再生特別地區的容積放寬,街區內巷道廢止,朝大街廓方式,確定了事業推動架構,於3年後的2009年完成都市計畫核定。

2011年公開徵選特定業務代行者,一舉解決保留床取得,設計、施工等問題,並正式成立更新會,2012年權利變換計畫認可,2013年動工興建,包括更新棟及歷史建物棟。歷史建築的明治屋京橋BUILDING於2015年7月完成增設免震設施,保存維護修繕等工程後先行開張。而更新建築「京橋江戶GRAND」則於2016年11月完工。其主要流程如下:
更新事業推動歷程
2001年8月 京橋二丁目西地區都市再生檢討會組成
2003年7月 京橋二丁目西地區都市再生協議會成立
2006年2月 京橋二丁目西地區更新籌備會成立
2009年6月 都市計畫公告(包括都市再生特別地區變更、更新事業地區計畫變更)
2011年2月 選定日本土地建物、東京建物、日建設計、清水建設之聯合團隊為特定業務代行者
2011年7月 更新會成立
2012年12月 權變計畫認可
2013年10月 動工
2015年7月 歷史建物工程完工
2016年10月 更新建築完工

都市計畫概要
依都市再生特別措置法第37條及都市計畫法第21條之2規定之都市計畫提案制度,進行都市再生特別地區變更、地區計畫(日本橋、東京站前地區計畫變更及更新事業的核定,其都市再生特別地區的整備方針如下:
1.土地集約使用以達街區整編及更新機能
   (1)土地整合重組街區系統
   (2)更新強化業務、商業機能
2.歷史建物保存維護及景觀改善
   (1)歷史建物保存活化再利用
   (2)傳承中央通的歷史景觀風貌
3.建構文化交流據點
   (1)期待更新後成為歷史文化交流站
   (2)改善交通支援機能
   (3)建構地域沙龍
4.建構舒適人行步道系統
   (1)強化東京站周邊的人行步道系統
   (2)規劃地下廣場提供多樣化功能
   (3)改善銀座線京橋站的無障礙環境
   (4)與地下鐵車站有效連通,強化防災支援機能
5.加強植栽綠化,降低環境負荷
   (1)創造豐富綠化的都市空間
   (2)運用科技、技術,降低環境負擔

廢止區內巷道,朝大街廓規劃設計
本地區基地零細劃分,為土地集約高度利用,將京橋二丁目2番、3番之2街區間的巷道予以廢止後,形成面臨中央通的約8,000㎡的大建築基地。從廣域角度檢討交通狀況,並予納入都市再生準則內規定,廢巷取得一致認同,廢巷土地以建地參與權利變換,於更新棟低層部分取得權變樓地板,區公所則取得公益設施(觀光資訊中心)。

道路屬提供公共使用之「行政財產」,要參與權利變換必須轉為「普通財產」即由公用轉為非公用。本更新事業於更新會成立後進行廢巷作業,並於權變計畫報核前,完成地目變更的登記,在權變計畫申請報核前,必須視合意形成狀況,掌握合宜時機。於中央區內進行地目變更之土地,除納入權利變換對象外,則以提供公眾使用,先為周邊之步道拓寬,以確保公共利益。

配合巷道廢止,於更新建築地面層提供貫穿性人行步道,有效連通相鄰街區,並於地區計畫中納入地區設施規定確保之。

建築計畫概要
本更新事業包括新建的更新棟與保存維護的歷建棟。更新棟低層部的中央,設置地上地下連貫的具有玻璃頂蓋的開放空間,面臨此公共開放空間部分,則配置店鋪、咖啡屋、餐廳、觀光文化設施等,以強化商街熱鬧氛圍及觀光客的回游性。

同時更新棟低層部乃配合歷史建築 「明治屋京橋BUILDING」上楣線(cornice)31m高度,進行外觀的設計,以求景觀調和。地下1層則直接連通銀座地下鐵京橋站。此外,在未來實施的相鄰的八重洲地區的更新事業中,已納入檢討,屆時,此更新事業將與八重洲地下街、東京站之人行步道系統連結。

本事業的更新棟、歷建棟均採免震構造,設置非常用發電設備。中央區防災計畫內定位的防災備蓄倉庫的留設,以及可提供臨時避難場所的配置等,並與行政部門、地區民眾等合作協力,達到防災目標。
 


權利變換計畫
本更新事業內事務所使用樓地板多由參加更新會員取得。1名轉出,其餘樓地板由參與權利變換的權利人取回。事務所樓板僅一小部分由原土地房屋所有權人共同持有取回,以出租方式,並由共有者成立法人採簽訂民事信託契約方式,進行資產運用。


歷建棟應權利人要求,由其單獨持有,但依權利變換計畫,與更新棟一體性以區分所有建物部分取回。

管理組織地區經營模式
本更新地區在更新籌備會階段,權利人既開始以管理小組方式,檢討擬訂以權利人為主體的管理營運計畫。依區分所有法擬訂管理規約,成立地區管委會。更新棟與歷建棟座落於同一地區基地的管理,由地區管委會負責。歷建棟歸屬單一所有權人,致更新棟則依用途、權屬等予以區分,分別管理。

本更新事業非常重視同屬於「京橋」周邊地區的構成業種,希望以主要地權人組成營運委員會,並以樓地板使用管理的投資者為中心,透過活動策劃,舉辦媒體宣傳等,執行多元的促銷宣傳活動,於開幕後舉行多種學藝、音樂表演等活動。此外結合周邊地區建構回遊性的交通策略,藉由資訊傳送,提昇京橋的魅力。使成為友善且具吸引力的街區。


「京橋江戶GRAND」2016年11月25日開張及歷史建築棟  (林宜樺 攝)
 
事業計畫概要
所在地 東京都中央區京橋二丁目
實施者 更新會
都市名 中央區
地區面積 約1.0ha
辦理經過 都市計畫核定  2009年6月
事業計畫核定  2011年7月
權變計畫核定  2012年12月
    完工      2016年10月
事業概要 用途 事務所、店鋪、停車場、
公共公益設施
建蔽率 57.4% 容積率 1,330%
建築面積 5,740m² 樓地板 118,940m²
構造 S、SRC
層數 更新棟:地上32F/地下3F
歷建棟:地上8F/地下2F
事業費 約667億圓
土地利用   更新前 更新後
公共用地 3,130m² 2,405m²
建築用地 7,265m² 7,990m²
權利人數 更新前52人/更新後55人
特定業務
代行者
日本土地建物、東京建物、日建設計、
清水建設之聯合團隊
參加會員 日本土地建物、東京建物、清水建設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