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都市基盤整備公團

前言

「都市基盤整備公團」(以下簡稱「工團」)為日本負責都市建設及都市計畫之重要組織。其前身自「同潤會」(詳見簡訊13期)開始,之後歷經「住宅營團」、「日本住宅公團」、「團地整備公團」、「住宅‧都市整備公團」等,到了1997年,因應日本政府國土計畫及都市政策改變,將其名稱改為「都市基盤整備公團」,並賦予其新的任務。在主管機關部分,公團是中央部門之建設省(現建設交通省)所管,所進行的業務小由單一住宅社區建設開始,大至新市鎮之開發、都市再開發事業、災後重建、大眾運輸事業(鐵道事業)經營等。故可視為日本政府對國土規劃及都市政策之窗口。

日本國土規劃與都市政策的窗口~都市基盤整備公團

「都市基盤整備公團」(以下簡稱「工團」)為日本負責都市建設及都市計畫之重要組織。其前身自「同潤會」(詳見簡訊13期)開始,之後歷經「住宅營團」、「日本住宅公團」、「團地整備公團」、「住宅‧都市整備公團」等,到了1997年,因應日本政府國土計畫及都市政策改變,將其名稱改為「都市基盤整備公團」,並賦予其新的任務。在主管機關部分,公團是中央部門之建設省(現建設交通省)所管,所進行的業務小由單一住宅社區建設開始,大至新市鎮之開發、都市再開發事業、災後重建、大眾運輸事業(鐵道事業)經營等。故可視為日本政府對國土規劃及都市政策之窗口。

而其所從事之業務,可分為下列幾項:
1.都市再開發事業
2.推動都市整備事業
3居住環境改善事業
4.土地有效利用事業
5.防災公園周遭道路整備事業
6.出租用住宅管理事業
7.都市公園整備事業
8.鐵道事業
9.調查研究事業
10.災後復興重建事業

因此可得知,公團所擔當之事業及規劃理念,已從先前所述「同潤會」時期、單就單純硬體之單一住宅規劃興建、社區之興建開發事業進而擴大至有效利用土地、都市單元為計畫規模之計畫手法、都市整體防災化等政策執行面之制訂及實施者,並且,透過具有公團之半公半民之特殊地位,積極解決泡沫經濟破滅所衍生之民間業者無法處理之「土地流動遲鈍化」問題,進而加速推動都市中心部之再開發事業,以達都市整體防災性能提昇及都市機能之再造。此外、並且設置研究部門,對相關都市問題進行基礎資料之建立及研究,以提供政府決策部門制定都市政策及國土規劃之依據。
而組織架構部分,現除於東京設置總部之外,並設置九處分部以分別負責各地方之一般業務,此外,也分別針對特殊事業設立分別設置「震災復興事業部」、「多摩新市鎮開發事業部」、「千葉新市鎮開發事業部」、「關西文化學術研究都市事業部」之四處事業部,目前總成員數為4831人。

而在1997年自「住宅‧都市整備公團」改組以來、日本政府也給予公團新的任務,希望促進日本邁入資訊化社會之基礎,因此在都市再開發(都市更新)之分野中,除了先前公團想藉由都市更新事業爭加整體地區之防災性及提升生活品質之外,也在各事業中,積極整備都市原有之舊基盤設施。並藉由整備舊有都市設施之同時,也積極檢討未來都市所需之情報網,進而加入「業務核心都市」構築等相關計畫,此部份可於東京周遭立川市車站北口都市更新事業案例、或者是設立「關西文化學術研究都市事業部」之事中可得到佐證。
在都市更新分野中,公團則更扮演更重要之角色。根據2000年公團所公布之資料顯示,公團目前所正在進行或與公團有關之都市更新事業共有100個地區,總進行面積高達3828.3公頃、而若針對這100個都市更新地區所進行事業如表中所示進行細分類,則可發現,公團本身所負責之都市更新事業比例並不多,而是在民間自行進行都市更新事業部分,藉由提供諸項援助扮演極為重要之角色、也因此、公團能藉此對民間所進行之都市更新事業進行整合,使民間各自從事之更新事業,除於大方向上與政府政策並無相俾之外,也能於縱向方面,能與他地區進行之都市更新事業配合,而不致形成多頭馬車造成都市景觀不協調及資源的浪費。
 
事業別 個數 面積(Ha)
都市更新事業(都市機能更新) 10 23.9
都市更新事業(土地重劃) 14 580.8
市街地整備事業(提供支援) 64 3133.5
市街地再開發事業(公團執行) 40 90.1

若以東京都來舉例、目前由東京分部所管轄之都市更新地區共有8處、其中包含舊市區之新田三丁目、先前完工之水邊地區之晴海三丁目、工廠用地再開發之東雲一丁目、城市居住並且對應高齡化社會之大川端計畫等,故也可從上述案例及下列表中可知,公團本身所進行之都市更新事業,其實不會因其半公半民之特殊地位、而導致其規劃案淪為制式建築物的大集合,相反的,其配合政府政策之執行,加上對周圍地區文化、市場接受度、顧客(國民)喜好、建築及都市設計專業之尊重等考量,才能有如此好之成果。
 
計畫名(一部份) 基地性質 建築物用途 面積
晴海三丁目 水邊地區 商/住/辦/輕工業 -
東雲一丁目 工廠用地 商/住/辦/ 16.4Ha
大川端計畫 水邊地區工廠用地 -
聖蹟櫻的丘車站南口 車站周圍 商/住 1.4 Ha
立川車站 車站周圍 商/住/公辦/教 58.8 Ha
新田三丁目 舊市區工廠用地 住/公/ -
Akushisu台東 舊校舍 住/公/福祉/防災 -

因此,綜合上述所言,公團對日本的都市更新工作主題及重點,若從同潤會時期開始檢討,其大至可歸類如下:

早期:(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空襲)
˙建築物耐震能力的提升。
˙衛生的整體都市環境。
˙單體建築物耐火能力的提升。
˙地域性防火性能的提升。
˙都市基礎設施的強化及其對抗災害的能力。

中期:(戰後嬰兒潮&經濟成長&石油危機)
˙大量住宅之提供
˙居住品質改善
˙工廠用地處理
˙交通要點處理
˙高齡化社會對應

近期:都市基盤整備公團時期
˙先前所述10項業務+資訊化社會基礎設施整備

近年來,公團因其肩負政府政策執行、加上泡沫經濟破滅而導致大量產生大量虧損、因而導致在1997年改組之前,曾於日本國內引起「公團不要論」之議論。雖然,單就虧損點來看,公團並不是一個有效率之民間公司,評價也不如先前同潤會時期建築物獲得正面之評價。但就以都市成長所需的時間及其業務之特殊性來看,其實應是規劃者或者是關心家園、城市的一般民眾應深思我們到底少了什麼?以及長遠要留給下一代的是什麼?才是檢討公共政策執行及成果之應有態度。(原任基金會研究員徐治平)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