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橫濱港灣未來廿一世紀(MM21, Yokohama, Japan)

計畫緣起

MM21計畫地區係指座落於橫濱關內,伊勢佐木町及橫濱車站周邊地區間之廣大臨海地區,總面積高達186公頃的再開發事業於1965年開始展開,於1981年正式以「港灣未來21」名稱積極推動實質開發事業。

橫濱港位於東京灣的西北側距離東京市約20公里,是首都圈的一部分。MM21計畫地區係指座落於橫濱關內,伊勢佐木町及橫濱車站周邊地區間之廣大臨海地區,主要包括舊造船廠、倉庫及海埔新生地,橫濱市在2010綜合計畫的上位計畫指導下,為串連兩處已發展之舊都心區,增強商業、業務、文化等機能,分擔東京首都中樞機能,進而增進橫濱發展活力及都市繁榮,並藉由大型海濱公園等開放空間之闢建,擴充市民遊憩等活動空間,總面積高達186公頃的再開發事業於1965年開始展開,40年來市政府及相關單位、企業團體等經過複雜的協商過程,詳細規劃及土地重劃作業後,於1981年正式以「港灣未來21」名稱積極推動實質開發事業。

願景與目標
MM21地區係以建構「全天候活躍之國際文化都市」、「廿一世紀資訊都市」及「充滿水、綠歷史之人性環境都市」為發展願景,藉由國際會議交流設施興建、中樞管理機關機構的引入,歷史資產的保存再利用及藍帶資源活用、綠化強化等軟硬體建設,達到預期開發效益。MM21再開發事業整體而言有下列三大目標:
1.強化橫濱市自主自立性
2.更新港灣機能擴充遊憩設施
3.分擔首都圈業務機能

全區計畫
全區面積186公頃中,住商工業用地約87公頃,佔47%;道路、鐵路等交通用地約42公頃,佔22%;公園用地46公頃,約佔25%,其他碼頭等設施用地11公頃,約佔6%,全區計分為新港、中央及橫濱站東口等三個地區:




Master Plan

中央地區
為MM21計畫的核心區,區分為50個街廓自水岸至內陸依序規劃公園綠地、國際會議中心、展覽場、文化設施、辦公商業及住宅等使用。於1988年由主導開發的第三部門一公私合組公司與土地所有權人簽訂「造街基本協定」以規範個別開發。並於1993年以該協定內容為基礎,完成中央地區之地區計畫的都市計畫法定程序。
該計畫除包括土地利用構想、造街方向、主題外,並針對基地規模、建築高度、人行步道系統、基地退縮、天際線、開放空間、色彩、廣告物等,均納入設計準則詳加規定。同時,對於都市防災,以及超高層建築可能產生的電磁波干擾等課題,均研訂對策納入規定。

新港地區
座落於中央地區與橫濱最早開發的關內山下區間之節點位置。為日本最先建設的近代化港灣設施,區內既存的諸多紅磚瓦倉庫及石造港灣構造物,為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所興建,極具歷史意義及懷古景觀風貌。此等歷史資產的活化再利用是其核心議題,所擬造街構想如下:
1.總面積約41公頃地區內共分為17個街廓(1~17區)其中綠地15公頃約佔37%,各2.綠地間規劃海濱步道予以連接。
3.妥善保存活化再生倉庫建築,遷移景觀纜車位置,增進街景及使用效益。
4.改善臨海幹線,主要道路系統、及海上交通設施,提供多樣化交通工具。
5.徹底改善周邊海域水質,發展海水游泳設施,恢復良好生態環境。
6.擴充住宿、休憩等服務設施,滿足國際船泊需求。

橫濱站東口地區
此面積僅4公頃的街廓(68區)內興建兩棟建築物。一棟是1985年完工啟用之地上10層樓,地下3層建物,除百貨公司進駐外,以新都市會堂、文化設施、公車轉運站、停車場等多功能服務設施為主,是橫濱站東口地區的先導性更新事業。
另一棟地上30層樓,地下3層的「Sky building」除辦公商業設施外,並提供可連通羽田與成田機場之轉運站-橫濱City AirTerminal 之交通設施。

實施歷程
橫濱港灣廿一世紀再開發事業係為1965年橫濱市策訂之六大「都心部強化事業」的一環。此六大事業計畫主題包括市中心地區再生、鐵路建設、道路交通路網整備、港北新市鎮開發、河岸綠帶再生及港灣橋樑興建等。而總面積達186公頃的MM21地區則是綜合多項主題與功能的最重點事業。於1980年三菱重工業橫濱造船廠遷移後,於1983年正式開展建設工作,至今已歷30年時間,主要發展概可歸納如下各階段:
(一)計畫策訂及執行機制建構階段(1984年以前)
(二)主要公共設施、公用設備闢建階段(1985年~)

主要建築

旅館建築
●橫濱洲際大飯店(Grand Intercontinental Hotel)」1991正式開張
●橫濱皇家公園旅館(Royal Park Hotel)」1993啟用,係使用橫濱Land Mark Tower的49至70層樓,共有603室
●泛太平洋旅館(Pan Pacific Hotol)1997開業
●橫濱國際船員中心1999年啟用
●華盛頓旅館2000年完成

複合建築
1993年完成啟用的橫濱地標大樓(Landmark Towe)r是三菱地所開發興建的,係地上70層,地下3層,高度達296m的日本最高建築物,提供辦公、旅館使用。另低層棟(地上8層、地下4層)提供購物商街使用。


Landmark Tower

1997年興建完成的「皇后廣場(Queen’s Square)橫濱」,完整街廓佔地面積約4.4公頃,是目前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複合機能建築。此建築群得藉由規劃的Queen Mall與地標廣場及Pacifico橫濱連通,並可經由Station Core與MM線車站連接。


Pacifico Convention Ctr


Yokohama Station

辦公商業建築
1993年28層樓的橫濱銀行總行開張,配合銀行業務多元化目的而興建之智慧型大樓。接著1994年佔地面積約2公頃,總樓地板面積超過110,000㎡的三菱重工橫濱大樓(第一期)完成啟用,提供總公司技術部門進駐。
於MM21地區東南,關內北側之北仲通地區約3公頃土地實施第二種市街地再開發事業,將既存橫濱銀行總行別館之歷史建築妥加保管,與周邊道路拓寬及更新建築納入整體規劃,由當時的都市基盤整備公團實施,於2003年完成。
1996年完成-410床的綜合醫院,1999年啟用佔地面積約1.9公頃,總樓地板面積達30,000㎡兩棟大型商場,提供食、衣、住、遊等消費服務,同時於新港地區興建完成基地面積約2公頃,總樓地板面積超過100,000㎡購物遊樂設施。

歷史保存再生
1993年將舊橫濱船渠公司2號石造碼頭解體,並復建再生,提供為遊憩廣場,於1997年經指定為國家級文化資產。
1999年將極具歷史景觀的港灣紅磚瓦倉庫、舊橫濱稅關及港口站月台等建造物所在之約6.9公頃用地規劃為歷史景觀公園,其中紅磚倉庫於2002年導入民間活力,提供藝術文化、音樂、電影戲劇等展演、展售空間使用。

近況及成果
MM21再開發事業於日本泡沫經濟期啟動,雖經歷1990年代的經濟低迷期,期間公共投資建設的持續挹注及部分大企業對該地區發展潛力的高度期許,使該計畫得依原訂目標向前邁進。
據MM21公司所提供事業效果2005年資料顯示,該地區就業人口約56,000人,來訪人數約4,700萬人,進駐企業約1140家,市稅收入(1998年)約110億圓,另對橫濱市帶來的經濟波及效果,在建設投資方面約累計達1兆8,300億圓,在事業活動方面約一年4,400億元。足見MM21再開發事業在大環境泡沫經濟崩潰下仍有強勁的活力。
欲知更多詳細內容,請見本基金會出版之「日本都市再生密碼─日本都市更新的案例與制度」一書。

參考網站

橫濱市都市整備局MM21推進課 http://www.city.yokohama.lg.jp/toshi/mm21/

港灣未來廿一世紀公司 http://www.minatomirai21.com/index.html

橫濱Pacifico會議展覽中心http://www.pacifico.co.jp/

地標大樓(Land Mark Tower) http://www.yokohama-landmark.jp/

帆船日本丸紀念財團http://www.nippon-maru.or.jp/

紅磚倉庫 http://www.yokohama-akarenga.jp/

橫濱美術館 http://www.yaf.or.jp/yma/

萬葉俱樂部 http://www.manyo.co.jp/

橫濱高速鐵道公司(MM線) http://www.mm21railway.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