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棠協助源堃建設北投西安街更新案事業核定
廢棄公寓重生
臺北市北投捷運唭哩岸站東側,捷運線南側的西安街二段及立農街一段412巷所圍街廓內有9棟4層樓公寓,因原建商與地主合建後發生糾紛,導致當初承購戶無法過戶登記,致使該9棟公寓空置長達40年。40年的老屋管線老舊、維修困難,防火、耐震皆不符現今法規規定,消防安全堪慮,再加上久無人居住常遭人占用,已成為當地治安死角。
由於房屋現況老舊急需更新,實施者源堃建設進場後協助與承購戶協調,與所有權人及相關權利人達成更新共識後,以協議合建方式推動本案重建,委託本基金會姊妹機構—丹棠開發協助更新規劃作業,於2015年6月25日公告劃定更新單元,並在更新單元劃定核准後一個月內,旋即申請事業計畫報核,由於本案已取得所有權人百分之百同意,且規劃設計皆有考量與周邊環境融合,在2015年11月即辦理公開展覽,次(2016)年進入實質審議階段,終在今(2017)年11月28日事業計畫核定公告。

拓寬狹小巷道,留設開放空間,解決消防救災課題
本案基地面積約2,742㎡,屬於第三種住宅區,北側臨捷運淡水信義線,南側為2至4米的既成巷道,基地周邊多為老舊公寓,巷道狹小且人行空間缺乏,原已狹小巷弄間,停滿違停的汽機車,人車動線混雜,不易讓消防救災車輛通行,有消防救災方面的疑慮。
本案基地面積約2,742㎡,屬於第三種住宅區,北側臨捷運淡水信義線,南側為2至4米的既成巷道,基地周邊多為老舊公寓,巷道狹小且人行空間缺乏,原已狹小巷弄間,停滿違停的汽機車,人車動線混雜,不易讓消防救災車輛通行,有消防救災方面的疑慮。
因此,在整體建築量體規劃上,採集中配置,使其周邊側皆可退縮2~6米不等人行步道,將未滿8公尺部份,配合退縮人行步道,使寬度至少可達8公尺,可以供消防緊急救災使用,解決基地周邊多年來巷道狹小的消防隱憂。
另外,也整合基地退縮之開放空間配置綠化及人行道系統,創造步行空間的舒適度與尺度,並在立農街一段與413巷交口處,提供一處鄰里性開放性休憩空間,美化區域環境,創造出一片公寓沙漠中的一個綠洲。


單元位置圖

黃金級綠建築,友善地區環境

建築立面設計上,主要採用現代簡潔線條,簡化量體外部形式,搭配深窗與樑帶飾版變化,建構出建築主體秩序比例的關係;立面色調與鄰近建築物協調配合,以中低明度及中低彩度之色彩為原則。

更新後將留設大面積開放空間
治安死角轉化為社區亮點
此案原來是40年空置的公寓,治安事件時有所聞,為周邊鄰居避之唯恐不及的治安死角,實施者源堃建設解決了多年來地主、承購戶、占用戶間複雜產權糾紛,透過都市更新,希望可以將治安死角轉化為社區亮點,創造的大面積開放空間,可以做為周邊居民休憩停駐的據點,創造出鄰里新的交誼空間。(本案更多資訊請見網站http://dtrc.com.tw/project_detail/29)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76期)
-
- 發布日期
- 2017/12/15
-
- 發表人
- 社區更新部
主任 張志湧
資深規劃師 林耿弘
-
關鍵字 都市更新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