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天母聖道兒童之家更新
基金會協助華固建設擬訂更新事業計畫
原天母聖道兒童之家標售 更新重建
本更新單元坐落天母東路與天母東路8巷口,基地南側鄰接台北美國學校,周圍土地使用以住宅居多,附近多為速食店、文具行、眼鏡行等一般生活零售業,生活機能充足。
基地原址為聖道兒童之家,1961年,聖道兒童之家遷至天母院區,當地農民善心人士捐地及創辦人沈保羅牧師募款興建,作為收容孤兒使用。之後,為了免稅,遂把兒童之家與創辦人的各教會一起登記在「財團法人中國佈道會(以下簡稱中佈會)」名下。1998年,中佈會董事會改組,對反對賣地的聖道兒童之家董事長及院長提出侵佔官司訴訟,官司纏訟5、6年之久。直到2003年,在5位牧師見證下,聖道兒童之家接受由共同管理委員會管理,並同意中佈會「聘任新院長」及「產權移轉」等條件,與中佈會達成和解。
近年來,聖道兒童之家收養院童數銳減,搬遷至承德路七段,遂將原址產權予以標售,由華固建設於2010年3月得標,隨即著手進行都市更新工作,整併後更新單元面積達5,717.48㎡,於2010年9月完成都市更新單元劃定核准公告。
整合公私有畸零地 協助開闢計畫道路
基地使用分區為第三種商業區(特)(原屬第三種住宅區)及第三種住宅區,平均容積率為225%,法定容積12,864.33㎡。於都市更新計畫中,載明配合地區人文特色、紋理與環境特色整體規劃,引入生態跳島、綠建築概念,以「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為規劃指標,設計人與自然環境永續共生之建築。
更新單元北側及東側各留設3.64公尺以上無遮簷人行步道,並配合學校周邊交通與人行動線,以延續天母東路商業活動。集中留設法定空地,並予以綠化,與基地東南側公園相互呼應。
本案更新單元雖大部分土地由華固建設取得,但東北角及南端分別有2處未能有效利用的畸零地,經華固建設多次溝通,私有畸零地部分已達成共識,公有畸零地部分則依國有土地參與都市更新相關規定辦理。透過本次更新,可將2處畸零地予以整合,獲得有效率運用。
另外,更新單元南側為未開通之計畫道路、單元東側之天母東路8巷雖已開通,但產權仍屬私有,因此,事業計畫內容亦將協助開闢東側及南側未開闢之計畫道路,並於更新單元南側退縮留設2米人行步道,補足消防救災空間,同時解決道路徵收及開闢課題,也確保更新後之防災安全。
此外,本更新案也參與臺北好好看系列二計畫,拆除原有老舊建築物,設計完整綠美化庭園,提供周邊居民的臨時公園及休憩空間。華固建設自99年8月起一年半內負起維護管理之責任,讓更新單元在建築工程啟動前,維持良好的綠美化環境。
低建蔽率 黃金級綠建築設計
本更新單元面積達5,717.48㎡,屬臺北市大規模更新案,華固建設利用本次大面積開發機會,以30%超低建蔽率設計,擬興建地下5層、地上38層之集合住宅,拉大更新後建築物與周邊建築物之距離,希望讓天母東路於視覺上更寬敞、讓周邊巷弄變得不擁擠。
法定空地部分,則以多種高低不同層次之植栽,創造都市森呼吸之氛圍,希望綠意透過南側留設之人行步道、新開通之計畫道路與天福二號公園連成一氣。建築物本身也導入大量綠建築設計概念,包括:南北向設計,減少東西向高溫日照、以深窗創造建築物外觀陰影變化、室內外溫差,營造自然風的流動等。其他還包括:保水指標、日常節能指標、水資源指標、汙水及垃圾改善指標等等,綜合檢討評估以符合黃金級綠建築設計標準。
創意立面外觀 創造都市特色建築
因鄰近建築多為住宅大樓,鋼筋混凝土結構之建物,因此,本案建築量體設計部分以簡約穩定、平實面貌作為設計基礎,外觀及形式方正,色彩方面以米色、白色、灰白色等基調呈現。整體架構利用結構外露樑與直通柱進行立面造型的形塑,展現水平與垂直分割之比例,並利用結構外露樑與立面深窗等手法,透過陽台變化與深窗形式創造立面豐富的陰影變化,呈現現代建築之語彙。
本案建材上選擇接近鄰近色彩之米白色系石材,搭配玻璃欄杆,表現出現代建築俐落簡約建築外觀,並導入中華文化傳統窗花紋理,以簡明且不經意的線條變化,展開都市更新兼具發揚環境人文的契機,希望更新後建物除了「新」及「穩固」之外,亦能成為臺北都會區境內之特色建築之一。
更新前
配合台北好好看綠美化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51期)
原天母聖道兒童之家標售 更新重建
本更新單元坐落天母東路與天母東路8巷口,基地南側鄰接台北美國學校,周圍土地使用以住宅居多,附近多為速食店、文具行、眼鏡行等一般生活零售業,生活機能充足。
基地原址為聖道兒童之家,1961年,聖道兒童之家遷至天母院區,當地農民善心人士捐地及創辦人沈保羅牧師募款興建,作為收容孤兒使用。之後,為了免稅,遂把兒童之家與創辦人的各教會一起登記在「財團法人中國佈道會(以下簡稱中佈會)」名下。1998年,中佈會董事會改組,對反對賣地的聖道兒童之家董事長及院長提出侵佔官司訴訟,官司纏訟5、6年之久。直到2003年,在5位牧師見證下,聖道兒童之家接受由共同管理委員會管理,並同意中佈會「聘任新院長」及「產權移轉」等條件,與中佈會達成和解。
近年來,聖道兒童之家收養院童數銳減,搬遷至承德路七段,遂將原址產權予以標售,由華固建設於2010年3月得標,隨即著手進行都市更新工作,整併後更新單元面積達5,717.48㎡,於2010年9月完成都市更新單元劃定核准公告。
整合公私有畸零地 協助開闢計畫道路
基地使用分區為第三種商業區(特)(原屬第三種住宅區)及第三種住宅區,平均容積率為225%,法定容積12,864.33㎡。於都市更新計畫中,載明配合地區人文特色、紋理與環境特色整體規劃,引入生態跳島、綠建築概念,以「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為規劃指標,設計人與自然環境永續共生之建築。
更新單元北側及東側各留設3.64公尺以上無遮簷人行步道,並配合學校周邊交通與人行動線,以延續天母東路商業活動。集中留設法定空地,並予以綠化,與基地東南側公園相互呼應。
本案更新單元雖大部分土地由華固建設取得,但東北角及南端分別有2處未能有效利用的畸零地,經華固建設多次溝通,私有畸零地部分已達成共識,公有畸零地部分則依國有土地參與都市更新相關規定辦理。透過本次更新,可將2處畸零地予以整合,獲得有效率運用。
另外,更新單元南側為未開通之計畫道路、單元東側之天母東路8巷雖已開通,但產權仍屬私有,因此,事業計畫內容亦將協助開闢東側及南側未開闢之計畫道路,並於更新單元南側退縮留設2米人行步道,補足消防救災空間,同時解決道路徵收及開闢課題,也確保更新後之防災安全。
此外,本更新案也參與臺北好好看系列二計畫,拆除原有老舊建築物,設計完整綠美化庭園,提供周邊居民的臨時公園及休憩空間。華固建設自99年8月起一年半內負起維護管理之責任,讓更新單元在建築工程啟動前,維持良好的綠美化環境。
低建蔽率 黃金級綠建築設計
本更新單元面積達5,717.48㎡,屬臺北市大規模更新案,華固建設利用本次大面積開發機會,以30%超低建蔽率設計,擬興建地下5層、地上38層之集合住宅,拉大更新後建築物與周邊建築物之距離,希望讓天母東路於視覺上更寬敞、讓周邊巷弄變得不擁擠。
法定空地部分,則以多種高低不同層次之植栽,創造都市森呼吸之氛圍,希望綠意透過南側留設之人行步道、新開通之計畫道路與天福二號公園連成一氣。建築物本身也導入大量綠建築設計概念,包括:南北向設計,減少東西向高溫日照、以深窗創造建築物外觀陰影變化、室內外溫差,營造自然風的流動等。其他還包括:保水指標、日常節能指標、水資源指標、汙水及垃圾改善指標等等,綜合檢討評估以符合黃金級綠建築設計標準。
創意立面外觀 創造都市特色建築
因鄰近建築多為住宅大樓,鋼筋混凝土結構之建物,因此,本案建築量體設計部分以簡約穩定、平實面貌作為設計基礎,外觀及形式方正,色彩方面以米色、白色、灰白色等基調呈現。整體架構利用結構外露樑與直通柱進行立面造型的形塑,展現水平與垂直分割之比例,並利用結構外露樑與立面深窗等手法,透過陽台變化與深窗形式創造立面豐富的陰影變化,呈現現代建築之語彙。
本案建材上選擇接近鄰近色彩之米白色系石材,搭配玻璃欄杆,表現出現代建築俐落簡約建築外觀,並導入中華文化傳統窗花紋理,以簡明且不經意的線條變化,展開都市更新兼具發揚環境人文的契機,希望更新後建物除了「新」及「穩固」之外,亦能成為臺北都會區境內之特色建築之一。
更新前
配合台北好好看綠美化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