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都市更新處X臺北醫學大學X日本早稻田大學「以醫療為基礎的社區營造研究所」 首創結合大學、跨域共助的社區營造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2018年開啟一連串的國際交流,與各國共研城市行動與社群經營的經驗,於3月13日進行了第4場次的交流,邀請日本早稻田大學「以醫療為基礎的社區營造研究所」與臺北醫學大學,交流跨域合作之經驗。

都市更新處表示,臺北市最大的資產,即是擁有各式各樣活躍的社群團體,共同為城市議題及環境共同努力,OPEN GREEN空間改造為本次交流之重點。對更新處而言,空間改造是一種「媒介」,除了改善景觀、活化空間使用外,更重要的是,透過空間改造,跟居民一起看見社區需求,從中串起社區與社群間相互連結、共同參與公共事務、互助合作。這樣的概念在臺灣叫「社區營造」,早在二十幾年前,日本「造町運動」無疑是臺灣發展社區營造的學習標的,日本經驗對臺灣深具啟蒙意義。然而,二十年後的臺灣已發展出不同以往的蓬勃生機!本次的交流,更有傳承與切磋的歷史意義。

臺灣與日本共同面臨高齡社會的到來,如何在醫療、衛生、社會福利、都市發展等面相加以因應,為首重課題。日本早稻田大學「以醫療為基礎的社區營造研究所」便結合了醫療、科技、都市計畫與社區營造等不同領域之專業,在「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發展新型態的「地區囊括式照護」;臺北醫學大學亦以專業醫學背景出發,發展具附屬醫院特色的養護體系,從校園及醫院走進社區。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從空間發展出發,亦積極倡議「逆齡城市」的概念,並在市政府政策計畫中實踐,除了強調城市規劃中高齡者的需求外,更希望可以讓城市「回春」,空間上的回春,指的是通用設計,無論是高齡者、幼童、身心障礙者等可共融使用;景觀上的回春,指的是環境的改善與綠化;心靈上的回春,指的是符合年長者的生活需求,使年長者的心靈青春永駐。逐步整合醫療、社福、社區、社群、都市計畫等多元專業,結合在地空間與資源,回應市民最真實的需求。

近年來,都市更新處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城市回春的先生(醫生)」,透過都市更新重建、外牆拉皮、整建維護等「醫美外科手術」,改善城市機能、景觀。但鮮少人知道,其實都市更新處也是「內科醫生」,擔任都市再生的中介者、媒合者,透過各種社區營造的軟性策略、創意行動,改善城市的體質。都市更新處相信,人與人、社區與社群、不同的專業間,互助共享的社會資本累積、串連,才是都市再生歷程中,改善城市體質的一帖良藥。
 
- 更多國際交流活動詳情,請至臉書搜尋「社區交往|Way to Community」: https://www.facebook.com/waytocommunitytaipei/ 或洽02-27815696轉3132黃小姐


交流會後合影
更新處謝明同主任秘書(左)與早稻田大學後藤春彥教授(右)合影
國際交流現場

 連 絡 人:謝主任秘書明同、胡科長如君
連絡電話:02-27815696、02-27813096

點此觀看新聞連結

  • 發布日期
    2018/03/19
  • 發表人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