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住宅為長期延續性政策 都發局投入大量人力經費推動公宅政策
有關媒體報導,郝前市長批評公宅政策跳票部分,都市發展局表示,公共住宅政策推動並非一蹴可幾,從土地盤點規劃、公宅規劃、工程發包、公宅完工至後續營運管理,其生命周期可長達50年~70年。都市發展局自99年市府開始推動興建公共出租住宅政策以來,即滾動盤點所需土地,土地來源包含老舊公有住宅更新改建、低度利用之住商與公共設施用地、軍方土地及都市計畫回饋土地等,並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提高基準容積達2倍等原則,已盤點4萬5千戶長期公宅儲備基地,惟部分基地尚需協調公、私有土地主管單位、都市計畫變更程序及相關興建財源籌措等配套措施,故市府前於103年9月25日召開公布「臺北市出租住宅行動綱領」記者會宣布規劃透過自行興建、聯開及都更分回等方式取得之公營出租住宅可達到9,766戶,(新聞稿網址: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2044902FC839D045&sms=72544237BBE4C5F6&s=A8ED31A368110281)。就市府自行興建部分,郝前市長任內編列預算為111.89億元,實際完工為大龍峒1處110戶,興建中基地為興隆1區、健康及興隆2區等3處計1,305戶。
自柯市長就任以來,除延續郝前市長任內原規劃基地外,並就實際可行性調整部分基地開發計畫(如廣慈案重新規劃並辦理都計變更及環評、南港機廠案由聯開分回公宅改為市府自建等),及新盤點基地包含明倫國小舊校地、培英機關用地、台電中心倉庫都計回饋土地、北士科機一、錦州街土地、內湖舊宗段土地、內湖原河濱高中預定地、士林福順段土地、南港經貿段土地、華榮市場改建、福民平宅改建、延平北路教育局宿舍等,研擬可行的財源籌措計畫,以「公共住宅」即是「好宅」為目標,滾動式檢討及盤點2萬戶公共住宅基地,任內編列公宅興建預算為852.76億元,自99年起至107年底預計公共住宅之執行情形,已完工18處2,648戶、施工中31處10,752戶、發包中3處1,319戶、規劃中7處2,206戶及都更聯開分回68處2,998戶,合計127處19,923戶。預計107年底新建公共住宅共35處基地,已完工及發包完成並施工中之臺北市公宅總數量合計可達12,330戶。各任市長公宅執行情形詳附件比較表。
自柯市長上任以來,公共住宅政策無論規劃設計興建、招租制度、公宅分級租金補貼及青年創新回饋入住計畫等,均已大步向前,惟期間為求取得民眾支持,已於公共住宅興建前至當地舉辦地區說明讓居民了解,自105年起至各公共住宅基地辦理公聽會或說明會及拜會里長已逾100場次,也廣納各界意見,期盼在溝通過程取得共識減輕居民疑慮,在溝通過程中市府也因應居民要求調降部分公宅新建容積及開發量體來降低開發所帶來之衝擊外,並回應民意需求增加地區所需社福設施,未來公共住宅基地將成為帶動周邊社區發展之中心。下一階段市府除了努力增加興建數量,更注重建築及居住品質,公宅興建計畫將會持續並全力推動。
連絡人:李宏育
聯絡電話:2777-2186轉2501
點此觀看新聞連結
-
- 發布日期
- 2018/10/24
-
- 發表人
-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
關鍵字 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