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臺北市公宅質量提升、持續努力向前行


公共住宅政策自柯市長就任以來,即盤點興建2萬戶公共住宅基地,並排定長期興建計畫期程及財源籌措計畫,整體而言市府於104年起至107年底四年間公共住宅開工基地數、戶數及預算額度均較過去大幅成長。都市發展局持續滾動式檢討及盤點2萬戶公共住宅基地,已完工、施工中及發包中之公宅戶數可達12,330戶,預算編列達852.76億元,為前任市長時期之7.6倍;發包施工(已完成動工典禮)柯市長四年任內為6,077戶,為前任市長時期之4.3倍。

透過前期盤點及規畫設計,自107年下半年起,多處公宅陸續招標,目前累積案件已達15處,其中無廠商投標之流標案件有9案;投標廠商未滿3家及評選不合格的有4案;第一次公告上網有1案;撤案修改招標文件1案。流標原因包含物價上漲、廠商反應發包預算不足等,依主計處報告指出,自107年1月起至8月止,總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上升約2.4%;水泥及其製品類指數漲幅為4.2%;金屬製品類指數漲幅為3.8%,其中鋼筋及鋼板物價指數漲幅分別為4.4%及6.8%,在建材價格上漲之情況下,廠商投標意願因此降低。

為了解公宅工程案件流標之原因,並回應廠商所提問題及疑義,都發局積極召開招標說明會,公開提供廠商各項投標資訊;與建築師團隊召開流標檢討會議,重新檢視市場行情及設計內容,並提供解決方案,包含提供工程預付款、適當調整合理工期及個別物價指數調整等,以提高廠商投標意願,務必於最短時間內重新公告上網。另部分標案具有特殊性,如南港機廠公共住宅,創國內之先例,採用循環經濟概念,導入建材循環再利用之永續經營模式;針對廠商之觀望與疑慮,都發局將再加強說明案件相關細節,以加速招標作業。

都發局表示市府為控制工程品質,均採取最有利標,透過評選機制來決定得標廠商,而不是用最低標,倘投標廠商不足三家時,都要依據採購法的規定再次上網,作業流程皆依循採購法相關規定,並將於決標後陸續開工,後續規劃基地亦會陸續動工,並透過都更聯開分回興辦公共住宅,市府持續透過多元管道累積公共住宅數量。

點此觀看新聞連結

  • 發布日期
    2018/11/09
  • 發表人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 關鍵字 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