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安區「明日博」重建完成
更新後完工照片
都市更新創造都市開放空間新模式
早期台鐵縱貫線在臺北市區路段均為平面設計,以平交道與市區道路交叉,隨著戰後臺灣經濟逐漸發展,使身為臺灣政經中心的大臺北地區交通運量日漸增加,但原有平面路軌行經的縱貫線鐵路,與市區道路形成多處平交道,成為都市交通運輸重大阻礙。
隨著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及東西向快速道路完工,位於市民大道三段及建國南路一段交叉口的本基地,地處於臺北市區兩大快速道路的交會點,卻仍呈現老舊窳陋之低矮建築物及閒置倉庫,已不符周邊土地使用之所需。
.jpg)
送件後配合市府政策調整計畫內容
因此,2000年地主申請自辦市地重劃,從申請至2005年市地重劃完成,地主就積極尋找建商合作,期待能找尋有意願之建設公司協助重建。
本案基地面積廣達9,244.79㎡,由忠泰建設及長虹建設合組之「忠泰長虹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本案實施者,共同推動都市更新重建,並由本基金會辦理都市更新規劃,於2006年9月18日申請事業計畫及權利變換計畫報核。
送件後,歷時1年多至幹事會審查完竣,恰逢臺北市政府推出「促進都市再生2010台北好好看」開發計畫,實施者與地主討論後,決定配合市府政策,調整計畫內容。本案於2010年7月核定更新事業計畫及權利變換計畫,核定後辦理五次變更,在今年3月完成更新產權登記作業。
商業空間串聯室內開放空間、廣場、人行通道及周邊綠地
本案分為東西兩個街廓,建築設計透過王克誠建築師事務所及澳洲DBI DESIGN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合作,西區興建鋼骨混凝土結構之地上11層/地下4層之辦公大樓1棟及地上23層/地下4層之住宅大樓2棟,整體建築設計以城市綠林為發想,呼應「促進都市再生2010台北好好看」計畫精神,於基地北側留設大量廣場式開放空間,設計多層次植栽形塑城市核心森林意象,並將建築量體集中配置南側,鄰近兩交通要道交叉點配置辦公大樓,降低住宅大樓未來住戶受高架橋往來車流量之噪音影響,地面層留設支援性商業空間,延續周邊既有之商業紋理。
另配合「促進都市再生2010台北好好看」計畫內容,除住宅大樓留設室內15M挑高開放空間外,並於建築物外部留設廣場式開放空間及地面人行通道,讓建築物由內而外串聯基地周邊綠地及公園,且實施者結合「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協同管理,不定期辦理文創活動,確保本案商業空間之使用熱度,期待能吸引人潮,進而活絡周邊商業行為。
.jpg)
室內挑高開放空間 基地北側開放式廣場空間
辦公大樓與住宅大樓間留設開放式廣場空間
協助興闢計畫道路並認養人行步道及公園
本案實施者協助捐贈北側40M計畫道路市府尚未徵收計畫道路產權,南側6M及8M計畫道路除協助捐贈外,並協助將計畫道路開闢至應有之寬度;同時認養周邊人行步道、昌隆公園,將認養之人行步道與基地內鋪面整體規劃設計,實現原計畫道路應有之通行及消防救災機能。
協助興闢南側計畫道路 基地西側退縮人行通道
增設公共停車空間,開放公眾使用
考量附近停車場長期多為客滿情形,加上周邊多老舊公寓,缺乏建物附設停車空間,居民相當依賴路邊及路外停車空間停放車輛,致使居民常因找不到停車位,違規停放於路邊紅線或併排停車。
為了紓解基地周遭停車位不足的情形,本案更新後除依法設置法定停車位外,另增設130輛開放公眾使用之汽車停車位及65輛機車停車格,期望在本案更新重建完成後,除能自行收納住戶本身停車空間需求外,更能提供週邊里民長期租用或臨停之優惠價格,改善基地週邊道路違規停車之情形。
活化閒置空間 打造「明日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者不僅以重建方式改善基地內窳陋環境,更同時思考著審議期間能如何活化閒置空間,故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幾番討論後,以基地內閒置倉庫為主,打造「明日博物館」。
其成形的原因來自於基金會母體建設事業體的獨特條件,在城市空間中擁有許多待建土地與建築,汰舊換新的過程中暫時閒置,期待以城市為舞台,透過藝術、建築、設計等各領域專業者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詮釋,帶領人們重新面對基地的紋理,並延伸它獨特的場所精神,故於2007年引入巡迴國際的話題性24小時超市「theFLOWmarket」及由國際知名設計師、插畫家重新建構一棟一棟虛擬的住宅,分享他們對於家的經驗與期待「HAPPY LIVING」,於等待更新重建的同時,能有效利用閒置空間。
.jpg)
活化更新期間閒置空間-明日博物館(忠泰集團網站資料)
辦公大樓設置「忠泰美術館」
本案興建完成後,辦公棟大樓作為忠泰集團企業總部使用,並於低樓層設置「忠泰美術館」,美術館以「人與空間為本」追求「更美好的明天」之理念,以未來議題、城市建築、當代藝術為三大主軸,並透過策劃各種型態的活動如展覽、演講、工作坊、論壇等,希望將過往累積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未來城市生活的能源,建構一座穩固開放的交流平台。
自2015年5月起,忠泰美術館邀請阮慶岳、詹偉雄、謝宗哲三位專家組成策展團隊,媒合29組設計/建築專業者及20家中堅企業組成合作團隊,歷經長達近一年半的研究籌備,以創意構想結合研發產業,針對臺灣所面對的各種社會經濟環境議題,探索未來的居住型態,跨界激盪出前瞻的革新火花,共同為2025年的「家」勾勒出生活樣貌提案。「HOME 2025:想家計畫」從2016年10月22日開展,30個提案同步精彩展出,以具體模型和影像展覽和大型一比一建築裝置呈現,闡述在近未來極可能實現的各種預測,展期到明年1月15日。
.jpg)
忠泰美術館外觀
都更創造都市開放空間新模式
本案位於臺北市區重要交通交會點,能成功整合近一公頃開發基地,難能可貴。歷經地主、實施者、規劃團隊多年努力,透過都市更新,扭轉了本基地長期閒置、違章林立的窳陋形象,透過整體規劃,創造都市開放空間新模式,提供行人或里民活動休憩之舒適開放空間,發揮本區應有的節點功能。期待藉由本案的完工,帶動市民大道沿線都市更新的推動。
有關忠泰長虹「明日博」更新案詳細內容可參閱本基金會2010年9月第47期簡訊內容。
計畫內容摘要
案名 | 擬訂臺北市大安區懷生段一小段931地號等20筆土地都市更新事業暨權利變換計畫案 |
更新後案名 | 西區-明日博;東區-龍騰大樓 |
基地位置 | 市民大道三段及建國南路一段交叉口東南側 |
實施者 | 忠泰長虹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基地面積 | 9,244.97㎡ |
使用分區 | 土地使用分區:第三之ㄧ種住宅區(特)、第三之二種住宅區、道路用地 |
更新前 | 產權:私有土地8,057.06㎡、公有土地1,187.73㎡ 所有權人:私有14人、公有2人 舊違章建築物:19戶,面積1,797.42㎡ |
更新後 | 基準容積:23,197.38平方公尺(262.45%) |
台北好好看容積獎勵:8,145.63平方公尺(35.11%) | |
都市更新容積獎勵:9,705.36平方公尺(41.84%) | |
增設公用停車空間獎勵:1,950.00平方公尺(8.41%) | |
允建容積:42,998.37平方公尺 | |
總樓地板面積:78,001.93平方公尺 | |
停車位:561輛 | |
樓層數:(西區)地上11層、23層,地下4層;(東區)地上15層,地下5層 | |
用途:一般零售業、餐飲、飲食業、一般事務所、集合住宅 | |
實施方式 | 西區-明日博(權利變換);東區-龍騰大樓(協議合建) |
都市更新規劃 |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
建築設計 | 西區-王克誠建築師事務所 外觀-澳洲DBI DESIGN建築師事務所 東區-李天鐸建築師事務所 |
更新事業推動
過程 | 日期 | |
---|---|---|
(原核定)辦理過程 | 更新地區劃定 | 2004.04.01 |
第一次公聽會 | 2005.03.24 | |
申請實施更新概要 | 2005.03.31 | |
事業概要核准 | 2005.06.28 | |
第二次公聽會 | 2006.09.08 | |
申請更新事業計畫暨權利變換計畫報核日期 | 2006.09.18 | |
公開展覽期間 | 2007.03.20~04.18 | |
第三次公聽會日期 | 2007.03.28 | |
臺北好好看事業計畫預審送件日期 | 2009.01.09 | |
申請更新事業暨權利變換計畫日期 | 2009.08.03 | |
召開第一次審議會日期 | 2010.03.22 | |
召開第二次審議會日期 | 2010.04.19 | |
本府核定日期 | 2010.07.15 | |
(西區)領取建築執照日期 | 2010.08.03 | |
(東區)領取建築執照日期 | 2010.08.23 | |
(西區)申報開工日期 | 2010.08.30 | |
(東區)申報開工日期 | 2010.12.27 | |
變更事業權變計畫 | 第一次變更核定 | 2011.03.09 |
第二次變更事業及權變計畫核定 | 2012.02.02 | |
第三次變更權利變換計畫核定 | 2013.11.28 | |
第四次變更事業計畫核定 | 2015.07.21 | |
第五次變更權利變換計畫核定 | 2016.01.21 | |
使用執照 | 西區核發使用執照 | 2015.05.22 |
東區核發使用執照 | 2016.01.11 | |
產權登記 | 產權登記完成 | 2016.03.22 |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