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屆滿四週年一起走過重建之路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至今已經滿四年,如今許多災民也一定和永平一樣,當時天崩地撼的感覺回憶起來猶如昨日。對於當今的執政者阿扁政府而言,不知是否記得當時競選時對災民的承諾?災民對於阿扁而言究竟是政治的踏腳石還是真正關心的對象?
回顧這四年的重建歷程,最令人遺憾的就是重建的理想早已消失,只是回復舊觀而已。受災地區的重建談不上是「浴火鳳凰」,沒有變得比震災前更好,只是勉強回復原本的「醜小鴨」罷了。震災重建原本是相當好的機會,可以藉此把原本發展落後的中部地區生活環境品質大幅提昇,增加就業機會,創造經濟內需,但是阿扁錯失了這個機會。
重建績效不彰,政府難辭其咎
重建的績效不彰,可以很明顯的由選舉的結果中反應出來。中部重建區各縣市原本都是民進黨執政,但是縣市長的選舉結果,明顯出現逆轉的現象。
當然,我們深刻了解到震災重建經緯萬端,地方政府有其能力的限制,並不能全怪縣市首長。但回到阿扁領導的中央政府來看,這三年來「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位高權重,有龐大的預算,有重建暫行條例的充分授權,但卻未善盡推動執行之責,淪落為轉文的單位。災民或地方政府遇有重建的困難,行文或陳情到重委會,重委會就推得一乾二淨,轉到其他各部會去,頂多開幾場形式上的協調會議。社會大眾只看到重委會常常辦各種活動,但是真正該執行推動的重建工作究竟做了多少?真正在執行業務的是地方政府和各部會,重委會把執行人力從各單位抽調出去,卻只負責督導審核,實在辜負社會大眾對此一中央政府重建專責機構的期待。重委會這幾年來所進行的最有魄力的事情就是組合屋的拆除。然而拆除處理的手法粗糙,反而引起民怨。
社區重建牛步,跟不上需求
社區重建牛步,跟不上需求
重建工作中較容易的是公共設施的重建,而最困難的莫過於社區重建。這幾年來重委會大力宣傳的重建績效大多只談公共設施,而少談社區重建。社區重建最困難的問題在於社區地主人數眾多整合不易,又遷涉到複雜的銀行貸款問題。重委會雖然編列為數龐大的社區重建基金,但執行率卻出奇的低。然而過去一年多以來,集合住宅社區重建透過民間捐款所成立的九二一基金會「臨門方案」的協助及都市更新方式推動重建才開始上路。少數幾棟已經完工進住,實現了災民家園重建的夢想。但是這些重建完成的社區卻因為內政部都市更新產權登記的作業手冊遲遲尚未公布,使得這些社區居民長達半年以上無法進行產權登記。這也顯示中央政府在重建工作的推動上,動作遲緩,跟不上重建的需求。此一問題若不儘速解決,未來一年完工社區一棟棟出現後,將造成民怨。
原住民部落的重建則是另一項問題。原住民委員會未能積極處理原住民社區重建的問題,使得許多原住民的安置問題至今無法解決。
政策矛盾,減緩重建
政策矛盾,減緩重建
社區重建的政策這幾年來一直是有問題的。重委會一方面在推動都市更新原地重建,另一方面又在推動新社區。這是兩個背道而馳的政策。如果大部分災民願意回到原社區重建,則新社區的開闢就是浪費。但反之新社區有更低廉優惠的房屋出售,就沒有災民願意回去原社區參與重建。這種情況已經使得部分社區的重建面臨胎死腹中的厄運。同樣地,重購的政策與重建的政策也是相矛盾的。類似的政策矛盾,其實都使得社區重建的速度減緩下來。
未來政策應重視防災
經歷了九二一震災,政府及民間應當記取教訓,好好地整頓我們的防災體系,無論是組織管理或是硬體建設都應大幅改善。永平認為至少有下列幾件重要工作應在全國立刻著手來推動:
首先,定期全面檢修現有建築物安全,特別是政府辦公廳舍及與防救災有關的公共建築物。
其二,窳陋不堪居住,有傾頹朽壞之虞,易發生火災的社區應積極運用都市更新制度,加以重建、整建或維護。
其三、具有防災、救災、臨時避難作用的都市計畫公園及道路應儘速開闢完成。並加強電力、上下水道、瓦斯管線等維生系統的安全。
其四、要鼓勵民間興建房屋及政府興建辦公廳舍應採用抗震效果較佳的工法及結構系統,引入減震、制震、免震等各種技術。引入這些技術雖然成本較高,但是卻可有效減少地震所造成的傷亡。
其二,窳陋不堪居住,有傾頹朽壞之虞,易發生火災的社區應積極運用都市更新制度,加以重建、整建或維護。
其三、具有防災、救災、臨時避難作用的都市計畫公園及道路應儘速開闢完成。並加強電力、上下水道、瓦斯管線等維生系統的安全。
其四、要鼓勵民間興建房屋及政府興建辦公廳舍應採用抗震效果較佳的工法及結構系統,引入減震、制震、免震等各種技術。引入這些技術雖然成本較高,但是卻可有效減少地震所造成的傷亡。
這些防災的作為平日看不出其重要性與急迫性,但是誰也不知道下一次老天會在什麼時後來考驗我們。只有具有遠見的領導人才能夠未雨疇謀。我們必須這些災難的管理納入我們日常的生活管理及預算之中,才可能享有永續發展的成果,也才不枉費九二一釐難鄉親以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所提出的警告。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21期)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