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亞洲交流會議天津參訪 濱海新區、海河兩岸、意庫、萬科水晶城

兼具歷史情懷與開放現代的天津城
自明朝燕王朱棣在此渡河奪天下,定名天津以來,建城至今已超過600年。而早在1860年歷經開埠通商、設立租界後,天津因地理位置之得天獨厚,既是首都北京最近之出海口、又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北方最大海港城與經濟城市,為中國重要的中心地帶。2006年中國國務院批准了「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說明天津未來15年的城市規劃方向、定位與發展策略,期望加強與北京市的交流,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城市競爭力,其主要發展目標:逐步建設天津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生態城市及文化名城。
在空間架構上呈現「一軸二帶三區」的佈局,一軸為由西邊的武清新城向東延伸至濱海新區核心區所串成之城市發展主軸。二帶為東部濱海發展帶與西部城鎮發展帶。三區則為北、中、南三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區。藉由本次第三屆城市再開發專家亞洲交流會議之參訪機會,本會有幸造訪天津濱海新區、最有歷史的海河兩岸,並參觀了工業遺址再利用的意庫創意產業園區與萬科水晶城,參訪時間雖短暫,但城市變遷之迅速卻讓我們記憶深長。

改革開放的試驗:天津濱海新區
自踏入中國最大貨物空運中心——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後,即進入了濱海新區的勢力範圍。一個位於天津東部沿海,擁有153公里海岸線,屬於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包括先進製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遊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商務區九大產業功能區的開發區。而本次交流會議會場則位於先進製造業產業區的重要部份,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TEDA,以下簡稱:泰達),係為中國國務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國家級開發區之一,在此投資之企業享有政府賦予的相關優惠政策,且泰達擁有十條以上的公路與高速公路、直達列車可與中國其他大城市和工業中心快速連結,列車甚可通往歐洲,另外還有華北最大國際貿易港口可與180多個國家的港口相連,交通十分便捷。加以腹地廣大為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故至2008年為止,美國《FORTUNE》排名500強企業中,共有76家企業在天津開發區投資,全區工業總產值3,730億人民幣,出口總額達171.42億美元。投資環境之友善,使得泰達已然成為外資進入中國重要的投資熱點,以致天津開發區母區呈現飽和後,還加緊拓展天津開發區西區。泰達的發展經驗讓我們體認到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不僅先天條件要優越,後天打造完善的投資環境也甚為重要。

孕育天津的母親河:海河
參訪行程第一站,即從大悲院碼頭登船由海河,海河西起天津市的三岔河口,東至大沽口入海,為中國七大水系之ㄧ,全長72公里。碼頭旁即可觀賞到慈母橋中間矗立著號稱超越英國倫敦之眼的世界第一大摩天輪——天津之眼,甚為壯觀。乘著微風與萬里晴空一路東行,我們沿途經過了見證元、明、清三代漕運輝煌歷史的三岔河口、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金鋼橋、望海樓教堂、擺放了1,181隻石獅子的獅子林橋、戲樓、馮國璋故居、袁世凱宅邸、義式風情區、北安橋、興建中的天津環球金融中心、津門公寓、津塔等摩天大樓、天津站、解放橋等著名景點,令人看了目不暇給。短短一趟遊河旅程,發現到海河兩岸除了俯拾即是的知名建築,尚有眾多興建中的高樓大廈與開闊的河岸廣場,深入了解後得知海河近來之規劃發展重點為沿河建設現代化公共設施和商貿、文化及休閒設施,按照規劃,商貿設施未來將興建包括20棟高層商業辦公大樓、10座四星級以上的濱河飯店與8處大型商場。

此外,天津市為創造出海河兩岸的高級住宅氛圍,透過都市設計的手法,要求各住宅開發案需配合全區整體風格設計、建設中高層住宅以留設大面積的綠化空間且建築標準需滿足日照、通風、綠化、停車、消防等各項要求,且未來住宅開發總量不能超過總開發量的30%,顯示出天津市欲打造此區為高格調精品住宅的企圖。藉由商貿、金融、辦公、娛樂的開發,將產生巨大的群聚效應,促進海河兩岸經濟發展。

老廠房的美麗變身——天津意庫創意產業園
參觀完海河兩岸與天津規劃展覽館後,接著前往天津第一個利用舊工業遺址規劃改造的創意產業園區---「意庫(YICOO)」,坐落在紅橋區湘潭道,東臨西站交通商務商貿中心區,西隔天津長途客運站,與光榮道科技產業園區
相望,具有發展創意產業的市場需求和與科技產業鏈結的地緣優勢。園區原為天津外貿地毯六廠的廠區,16棟凝具紅橋區工業遺產文化特色的舊工業廠房,透過藝術設計及改造,融合了商業、辦公、公建、居住與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多功能園區,並創造LOFT的園區文化特色,營造出可居住的辦公室的工作生活主張。既保留老建築的歷史風貌,又為老廠房注入新的巧思與靈活組合的產業元素,延續了城市歷史並保留住城市的記憶。

意庫採取政府引導、企業經營的模式,以文化與科技結合的發展概念,自2007年9月28日掛牌開園後,由專業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營運管理與招商,集中發展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園林園藝設計、工業美術設計、影視創作、諮詢策劃、時尚消費等服務性產業。目前已入駐了超過78家的企業公司,並不時舉辦設計大賽與創意論壇等活動,加強園區之知名度與營造創意氛圍。此區僅為紅橋區創意產業發展之開端,在政策導向和政府全力支援下,天津的創意產業正在用我們意想不到的步伐急速前行。

歷史的慶典——天津萬科水晶城
我們接續參訪了中國第一個以保留工業時代歷史遺跡為主題的大型社區——「萬科水晶城」。一個原建於1968年的天津玻璃廠,位處於天津市中心城區南部,梅江南生態居住區衛津河東岸,基地面積50.72公頃,總建築面積38.41萬㎡。

本案規劃保留了原來的歷史痕跡,除延續廠區內主要道路作為新社區的交通骨幹外,並保存了600多棵古木參天的大樹、古老的廠房、吊裝車間(後改造為社區集會場所)、調運鐵軌和煙囪等,此形成三條極具特色的空間軸線(文化軸、濱水軸與景觀軸)。設計時吸取了天津著名的五大道小洋樓的空間風格,從層層退縮、到立面色彩材質,透過對比、保留、疊加的方式,將原為開發者視為廢棄物的老東西巧妙地轉換為為社區加分的珍貴歷史產物,讓舊廠房重新煥發出具有高度附加價值的生態社區。

工業地再生值得學習
此次天津參訪行程,著重於工業遺址活化再利用。回看台灣近年來對於日據時代的工業廠房,如酒廠、菸廠、糖廠等具歷史意義與史蹟保存的老舊建築,因應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採取政府引導規劃與委外經營方式,成為文創藝術工作者進駐的小天地和一般民眾休閒去處,但執行至今尚有部份因缺乏整體性規劃與經營計畫,無法吸引顧客再度造訪,成為再度失落的空間。另外,也有類似萬科水晶城兼顧保存與開發的模式,如台北士林紙廠改建計畫,保存部份舊廠房規劃改建為紙博物館與留設大面積的公共開放空間,興建觀光旅館與辦公場所帶動地區觀光,以商業開發兼顧教育推廣、文化保存與地區更新的案例,帶動舊廠房再利用契機。世界不停地前進,眾多當代重要產業的建築也逐漸地褪去光環,但舊有建築常展現出都市發展軌跡、歷史記憶與文化脈絡,如何營造出在地特色又可達成保存文化歷史與地區更新之目的,藉由本次參訪的案例,可獲得更多的經驗借鏡,並期待有下次機會可深入造訪天津舊市區、五大道小洋樓等充滿異國風情的區域。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44期)

  • 發布日期
    2009/10/01
  • 發表人
    錢奕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