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大都更時代 AI審議齊助攻


北都會區人口高度密集,已逾7成建築物屋齡超過30年,且耐震能力不足,亟需進行更新與加強。隨著今(2024)年4月3日花蓮強震的發生,更深刻喚醒市民對都市防災及老舊建物加速更新的重視與關注。

目前,臺北市「都市更新審議服務平台」提供各項便捷功能,包括都市更新單元及案件基本資料查詢、都市更新審議地圖、公開閱覽計畫書等,讓民眾公開查詢個案進度,能即時掌握都市更新相關資訊。

同時,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與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攜手合作,建置「都更/地政資訊平台」,讓民眾只需用手機或電腦,在地圖上自行選定範圍,即可快速查詢所在地區建物屋齡、結構及樓層資訊,系統將自動判斷是否為都更劃定範圍、估算土地及建物所有權人數與面積之同意門檻,並提供簡易估算結果供參考。此外,在地圖平台上可查閱四周公有土地分佈、地形資料等圖資,協助縮短都更前期規劃評估時程,加速都更進程。

結合AI技術開發 提升都更審議效率
為加速老舊建物更新,市府宣示邁入「大都更時代」,陸續推出「都更8箭」政策,進一步推動都市更新的各項措施。同時,為了提高都市更新審議效能,從2023年起,市府結合AI技術投入開發「都市更新審議服務平台線上申請系統」,並於今(2024)年12月9日正式上線運行。

都市更新審議涉及大量法規、專業領域及複雜資料,內容包括容積獎勵、建築景觀設計、財務規劃、交通、消防、權利變換估價等。審議過程中,常因規劃內容的調整,需連動修正計畫書圖及相關數據,繁瑣的過程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與人力。在此背景下,為了加速都市更新審議,市府推出「都市更新審議服務平台線上申請系統」,導入標準化及資訊化的申請流程,並通過系統自動化檢核比對,大幅減少更新審議所需時間及人力負擔,跨出都市更新AI審議的第一步,該系統的推出標誌著都市更新工作進入數位化與智慧化的新階段。隨著該系統的上線啟用,市府將根據來自各界的反饋,持續滾動式檢討和精進系統功能。
「都市更新審議服務平台」網頁截圖

光學辨識系統導入 加速同意書審查作業
經臺北市都市更新處統計,近2年民辦都市更新報核案件逐年攀升,今(2024)年報核案件數已達256案,為2021年報核件數的2倍。而都更案報核後審查作業之第一步驟為檢核事業計畫同意書及同意比率,以確認都市更新案是否達法定門檻;但目前實務上實施者檢具的事業計畫同意書,常因內容誤植或錯置,導致同意書不符規定遭扣除,甚至因此未達法定門檻而遭駁回,影響都市更新推動及審查進程。更新處為解決前述困境,也在今(2024)年投入建置「光學辨識、校對及統計系統」,希冀透過該系統快速核對「事業計畫同意書」與「土地及建物清冊」,利用AI達到高效處理大量案件的能力,除減少同意書及清冊檢核所需行政作業時間及人力,加速都市更新案件審查作業外,亦可快速計算都市更新同意比率,並預計於明(2025)年開發完成使用。
「都更/地政資訊平台」網頁操作截圖
 「都更/地政資訊平台」手機操作畫面截圖
 
未來,市府也將進一步結合更多資訊技術,探索AI技術在都市更新審議中的應用,以自動化校對及AI輔助分析,協助審查人員快速處理繁瑣重複的工作,使審查人員可專注將時間投入須高度專業的審查內容,從而提升整體審議效能,減少市民與專業人員的時間與勞力負擔,最終促進都市更新計畫的順利推動,讓民眾受益於更安全、現代化的城市環境。 

   
 ▲都市更新審議服務平台                   ▲都更/地政資訊平台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104期)

  • 發布日期
    2024/12/31
  • 發表人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 關鍵字 都市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