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更8箭 繁花盛開大時代
臺北市建城140年,人老屋老,如何都更好?面對「大都更時代」的來臨,如何有效推動都市更新,實現居住安全與永續發展,成為當前最為重要的議題之一。市府自2023年起陸續推出「都更8箭」政策,積極推動都更,保障居住安全,推動迄今成效顯著。
速審、獎勵併行案件翻倍增 結合資訊化再擴大效能
在民辦都更方面,臺北市申請案件數約為其他五都的1.3倍,核定案件總量更達1.4倍,近2年報核案件數已達268案,年平均報核量(134案/年)逾過去8年(57案/年)的兩倍。配合審議快軌機制,迄今「都更150專案」已受理19件、平均審查天數約48個工作天;有7案採行「權變小組提前進場」專案辦理;「都更168專案」則共受理372件、平均審查天數約116個工作天。
未來市府將透過「都更平台資訊化」,再擴大審議效能,於去(2024)年底已正式啟用「都市更新審議服務平台線上申請系統」,並投入建置「光學辨識、校對及統計系統」,減少仰賴人工比對資訊,節省行政作業時間及減緩人力負擔,預計於今(2025)年開發完成使用。
%20-%20%E8%A4%87%E8%A3%BD.jpg)
六都都更案件數/臺北市近十年都更案報核案件數(資料來源: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簡化危老申請文件 縮短審核時間加速重建進程
臺北市危老重建申請量、核准量及核准率約占全國3成比例,遙居全國之冠。為鼓勵民眾申請及加速危老重建案件進程,市府推出了一系列簡化措施,進一步降低了申請門檻並縮短審核時間。
臺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針對「耐震評估免除複審程序」、「放寬危老案畸零地合併條件」、「放寬防空避難設備檢討因素」等法令,增修「重建計畫延審及變更程序」及「免檢附合併地非合法建物權利證明文件」等審認簡化措施,縮短危老重建計畫案平均約104個工作天內可核准,與辦理都市更新共同精進,以鼓勵民眾申請及加速臺北市危老屋之重建。

六都危老核准案件數(資料來源: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防災都更2.0放寬適用條件 加速危險建物更新
為了進一步加快危險建物的更新,市府為補足過去制度未給予危險建築物重建獎勵誘因,於去(2024)年推出防災型都更專案,迄今已受理23案申請。在去年0403大地震後,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即著手研議放寬適用條件,包含「放寬免辦耐震評估的適用範圍」、「特定區域(產專區)的適用條件修正」及「放寬事權併送的申請條件」等,計畫草案已於去(2024)年底完成公展程序,並提請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後續市府將依法完成修訂作業,期回應市民殷切期盼。

防災型都更專案(資料來源: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在經歷市府推動各項政策改革後,都市更新成果遍地開花,已由單點發展成線及面狀區域發展。目前成功核定案件量達606案,協助開闢計畫道路面積約75,579平方公尺,相當於10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提供人行步道平均總長度約115,005公尺,足以走11趟忠孝東路!都市更新不僅能改善都市景觀與民眾居住品質,亦能促進城市公共福祉,提供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並透過公益設施之捐贈,讓都市更新與城市生活共善共好。

臺北市都更案件分佈密度及案件量較多地區(資料來源: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都市更新尚須地主合力「自助人助、打破迷思、凝聚共識」,市府亦會透過公私協力積極協助社區啟動都更,並藉由多元教育推廣,宣導正確參與的觀念,讓市民了解都市更新的意義與好處,未來更新處也將繼續為推動都市更新努力,朝安全、宜居的永續之都邁進。
(本文原在於都市更新簡訊第1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