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老屋等於危樓?一定要拆除重建嗎?


您住的房子屋齡幾年?安全嗎?耐震嗎?相信民眾被這樣一問,一定滿頭霧水,心想難道房子老了就不安全不能住了嗎?大家或許很想問「到底屋齡多久算老?」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一般來說,5年以下為新成屋,5至20年為中古屋,30年以上則為老屋。但現今「老屋」的定義已逐漸模糊,不該陷落數字迷思,看待老屋的關鍵是房屋的結構、維護狀況和周邊環境。大多數建築使用鋼筋混凝土(RC)結構,使用年限約50年,因此即使屋齡超過30年,只要結構穩固、維護良好,仍可安全居住。評估老屋的居住價值,需考慮整體狀況,而非僅看屋齡。建議務必替自己的老屋進行專業檢測,評估結構安全及潛在問題,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台灣建築法令沒有特別規範建築物的使用年限,原因是建築物的使用年限會因施工品質、建材選用、維護保養等因素而有所差異。一般房屋大多以30年屋齡作為老舊房屋界定門檻,依據內政部統計新北市境內逾30年老屋約87萬戶,已占全市約5成比例,新北市政府為塑造安居樂業的宜居城市,全力推動多元都市更新,藉由危險老舊建築物的更新重建,持續努力讓新北市的居住環境更安全、讓生活品質更好。自從2017年5月「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上路以來,新北市政府受理超過750件申請案,其中已核准達600案,大多分布於板橋、三重及新店等行政區,但是重建整合耗時耗力,這麼多屋齡老舊的房屋,一定要拆除重建嗎?是不是有更多元的處理方式?
 
年久失修房屋/拆除老舊房屋(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
 
推動多元都市更新 提供危險老舊房屋更多選擇
考量台灣位屬地震頻繁地帶,且早年老舊房屋普遍缺乏耐震能力,為了因應潛在災後風險,提升建築安全並改善居住環境,建議老舊房屋應主動申請結構安全性能評估,以確認耐震能力是否足夠,目前中央亦訂定「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只要經評估結果未達最低等級,或耐震能力未達一定標準且改善不具效益,可歸屬有結構安全疑慮的房屋,民眾都可以備齊相關書件提出重建計畫,同時新北市政府提供各種重建方案,包括一般的都市更新、便捷快速的簡易都更、地震受損或海砂屋的防災都更等方式,讓民眾可以視實際需求或房屋情形,選擇適合的重建方式,經新北市政府審查同意後,即可拆除重建,以排除居住安全疑慮。
  
土城區大安段危老重建前後(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

其餘已逾30年尚無結構疑慮的老屋,並不適合完全依屋齡就此決定重建與否,若經結構安全性能評估結果安全無虞,沒有重大急迫危險需立即停用拆除情形,可循新北市政府推動多元都市更新方案中,「整建維護」措施,藉此協助提升建物使用機能,透過新北市政府提供輔導諮詢服務與立面修繕、耐震補強、弱層補強及增設電梯等多項補助,讓老舊房屋經過專業的維護與修繕,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結構穩定性。此外,定期檢查和維護才是確保房屋安全的關鍵,及時更換老化的建材或補強結構,都能有效延長房屋的使用壽命。
 中和區華福段外牆拉皮前及完工後模擬圖(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
 
房屋所有權人應善盡維護管理責任 適時修繕或拆除重建
「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的立意宗旨,是為了加速危險老舊房屋重建,並提升新建房屋的安全與品質,確保人民的居住安全,所以有房屋結構安全疑慮的所有權人,應自主申請結構安全性能評估,確認房屋結構狀況,評估是否需要拆除重建,透過耐震能力的提昇,讓居住安全愈來愈有保障。

新北市政府特別提醒大家千萬別被屋齡的數字給迷惑了,平時就應該要重視維護保養以及尋求專業評估。倘若經評估後房屋結構尚屬安全的老屋,隨著歲月流逝,也如同人一般需要定期的保養與修護,所有權人仍應負起各項檢查及維護的義務,定期進行各項構造與設備檢修,視狀況持續維護與妥善管理,藉此延長房屋壽命、提升使用機能,繼續守護日常居住安全。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105期)

  • 發布日期
    2025/03/31
  • 發表人
    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