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哈瑪星的再生-一個社區工作者的思想起

編著的話
本文作者郭教授在基金會推動高雄哈瑪星都市更新計畫中,站在社區的一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更新計畫切合社區的需要,亦協助基金會進行民眾參與的工作,不斷付出卻不居功,本基金會特表最深的謝忱。
 

郭瑞坤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高雄市公共事務管理學會 總幹事)

「哈瑪星」到底是哪一顆星星?他是位在獵戶星座、人馬星座還是其他的星座之中呢?在幾年前,剛回到中山大學任教時,首次接觸到「哈瑪星」三個字時,我也有同樣的疑惑。但是在過去二年多協助哈瑪星進行社區總體營造與都市更新的工作後,哈瑪星-一個因濱線鐵路的發展而形成,亦因高雄驛遷離而沒落的舊漁村聚落,已然浮現在全國的舞台上。
從八十六年策動到宜蘭參加「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到八十七年六月一日行政院南部辦公室成立,在高雄首次召開的政務會談中指示推動「哨船頭、哈瑪星都市更新計畫」。這一路走來,絕非左右逢源、令人順心如意。事實上,這過程中充滿了無數的危機與衝突,也遇到不少社區本身所產生的問題與外部環境的衝擊,但這未嘗不是在社區營造的過程中,必須去面對的事實,而這也可能是另一個發展的契機。否則,即使有再多的關懷眼神(行政院蕭院長在哈瑪星當過兵;文建會林主委就讀哈瑪星的鼓山國小),社區的發展與待解決的問題仍然沒有進展。
哈瑪星的風華,或許將從五月份起陸續展開。配合「創造城鄉新風貎」的運動,濱海二路、臨海二路及哨船街的招牌即將更換,呈現新的街道風情。若是工程發包順利,第一船渠周邊的觀海景觀步道、鼓山三角公園、及哨船頭公園-台灣唯一一個臨海的公園,也即將在九月底完工。一個近山親水的哈瑪星社區即將呈現在您的眼前,「看海」將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夢想。
回顧在哈瑪星的工作歷程,真是滋味百出,筆墨無法形容。有激烈的爭執,也有共享的喜悅;也遇到袖手旁觀的官員與毫無效率的行政協調,當然也有少數熱心積極的官員予以協助。以一個在地工作者的心聲,在此我或許該特別感謝經建會張隆盛委員及他所領導的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的同仁協助哈瑪星的一切。在各項實質更新計畫即將動工之際,希望哈瑪星再生的風華,可以與您分享。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3期)


 
 

  • 發布日期
    1999/05/01
  • 發表人
    郭瑞坤 教授
  • 關鍵字 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