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政治大學校園整體規劃暨都市更新可行性評估案-創造政大與地區居民合作新契機
國立政治大學,為追求卓越提昇學校競爭力,師法美國哈佛大學,營造出區域整體的國際生活文化大學城。遂於民國97年7月辦理「國立政治大學校園整體規劃暨都市更新可行性評估案」,委託本基金會擔任本案之都市更新案顧問,期望能重塑校園周遭意象、扮演政大附近地區都市更新之火車頭。

更新前現況照片
指南山莊撥用,捷運系統進駐
為了打造成為人文科技的國際大學城,政大期望藉由指南山莊、校門口三角地街廓與指南路二段雙號公設保留地此三個區域的整合發展,塑造成為國際大學城的入口意象。
指南山莊位於國關中心與政大莊敬舍區之間,切割政大校園連結,因國軍推動精實及精進方案,檢討釋出軍事用地,未來將優先提供政治大學校務發展使用,在辦理都市計畫變更作業完畢後將撥用給政大。此外,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走廊研究規劃檢討作業—政大增設車站規劃案,經政大多次與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接洽與協商,在政大設站部分技術方面可行,且未來若能順利實施,將配合本基地都市更新計畫整體發展。
.jpg)
本案初步規劃設計剖面圖
公有土地面積大,私有地主人數多
本案規劃範圍為政大校門口指南路二段與萬壽路所為之三角形街廓與指南路二段雙號保留地,面積約3公頃,位處臺北市南方近郊,可通往貓空、指南宮等名勝風景區與政大二期重劃區,交通上屬通勤與休憩之重要節點。範圍內公有土地面積達全區之71.56%,私有土地面積僅佔28.44%,但所有權人高達210位,對於未來進行都市更新開發時,私有地主將對本案產生重大影響。
另外,毗鄰校地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多年徵收未果,目前多作為服務學生之一般零售業與餐飲業,因公私有土地佔用情形嚴重,造成商業設施與校園生活互相干擾,又附近商家租金效益高,居民缺乏改建動機,連帶影響本區生活品質。
有鑑於此,政大委託本基金會進行規劃,評估校門口三角地街廓與公共設施保留地都市更新之可行性,期待藉由都市更新與捷運場站之結合,導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之開發概念,引導捷運場站週邊地區土地朝向合理化使用並整體建構政大校門口周邊地區都市機能,創造優質之生活環境。
一心、二軸、三分區
經由相關資料分析後,本案空間定位係以「休閒文教居住區」為主軸,同時以捷運大眾運輸為導向的發展方向來審視,定位為「政大大學城入口意象區、捷運轉乘暨公車轉運中心、大學、車站複合機能商業區、高品質住宅及學校設施空間」。
而整體規劃構想以「尊重既有使用機能、考量土地權屬、形塑空間軸線以及建構合理道路系統」為主軸,建構出「一核心(捷運、公車轉運暨複合商業空間)、雙軸線(秀明路、指南山莊校園雙軸線)、三分區(商業、住宅、轉乘機能)」藉此落實空間發展定位,擘畫出地區的美麗未來願景。
為創造開發誘因,達成規劃構想,本會提出二種更新方案搭配三種都市計畫變更方式供政大校方選擇,希望藉由放寬住三之使用項目與強度,容納目前現有商業需求,妥善處理公共設施保留地之課題,並透過人工平台連接校本部、三角地至指南山莊三大區域,串連出本區軸線,創造大學城入口意象。
歷經97年7月中旬國際都市設計工作坊之各國學生之創意發想與二次工作會議後,目前已於97年9月10日完成期中審查會議,後續將依期中會議結論進行本案之都市更新財務試算與研擬都市設計準則作為日後更新之依據。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39期)

更新前現況照片
指南山莊撥用,捷運系統進駐
為了打造成為人文科技的國際大學城,政大期望藉由指南山莊、校門口三角地街廓與指南路二段雙號公設保留地此三個區域的整合發展,塑造成為國際大學城的入口意象。
指南山莊位於國關中心與政大莊敬舍區之間,切割政大校園連結,因國軍推動精實及精進方案,檢討釋出軍事用地,未來將優先提供政治大學校務發展使用,在辦理都市計畫變更作業完畢後將撥用給政大。此外,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走廊研究規劃檢討作業—政大增設車站規劃案,經政大多次與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接洽與協商,在政大設站部分技術方面可行,且未來若能順利實施,將配合本基地都市更新計畫整體發展。
.jpg)
本案初步規劃設計剖面圖
公有土地面積大,私有地主人數多
本案規劃範圍為政大校門口指南路二段與萬壽路所為之三角形街廓與指南路二段雙號保留地,面積約3公頃,位處臺北市南方近郊,可通往貓空、指南宮等名勝風景區與政大二期重劃區,交通上屬通勤與休憩之重要節點。範圍內公有土地面積達全區之71.56%,私有土地面積僅佔28.44%,但所有權人高達210位,對於未來進行都市更新開發時,私有地主將對本案產生重大影響。
另外,毗鄰校地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多年徵收未果,目前多作為服務學生之一般零售業與餐飲業,因公私有土地佔用情形嚴重,造成商業設施與校園生活互相干擾,又附近商家租金效益高,居民缺乏改建動機,連帶影響本區生活品質。
有鑑於此,政大委託本基金會進行規劃,評估校門口三角地街廓與公共設施保留地都市更新之可行性,期待藉由都市更新與捷運場站之結合,導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之開發概念,引導捷運場站週邊地區土地朝向合理化使用並整體建構政大校門口周邊地區都市機能,創造優質之生活環境。
一心、二軸、三分區
經由相關資料分析後,本案空間定位係以「休閒文教居住區」為主軸,同時以捷運大眾運輸為導向的發展方向來審視,定位為「政大大學城入口意象區、捷運轉乘暨公車轉運中心、大學、車站複合機能商業區、高品質住宅及學校設施空間」。
而整體規劃構想以「尊重既有使用機能、考量土地權屬、形塑空間軸線以及建構合理道路系統」為主軸,建構出「一核心(捷運、公車轉運暨複合商業空間)、雙軸線(秀明路、指南山莊校園雙軸線)、三分區(商業、住宅、轉乘機能)」藉此落實空間發展定位,擘畫出地區的美麗未來願景。
為創造開發誘因,達成規劃構想,本會提出二種更新方案搭配三種都市計畫變更方式供政大校方選擇,希望藉由放寬住三之使用項目與強度,容納目前現有商業需求,妥善處理公共設施保留地之課題,並透過人工平台連接校本部、三角地至指南山莊三大區域,串連出本區軸線,創造大學城入口意象。
歷經97年7月中旬國際都市設計工作坊之各國學生之創意發想與二次工作會議後,目前已於97年9月10日完成期中審查會議,後續將依期中會議結論進行本案之都市更新財務試算與研擬都市設計準則作為日後更新之依據。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39期)
-
- 發布日期
- 2008/09/15
-
- 發表人
- 基金會副主任 錢奕綱
基金會規劃師 呂明曄
-
關鍵字 都市更新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