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再生新思維 - 研提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示範計畫
觀諸世界各大城市的都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經驗,推動都市再生已成為強化城市競爭力、振興都市經濟的重要手段,面對此一趨勢,臺北市政府提出「城市復興、永續再生」目標,透過(一)推動策略性地區更新開發;(二)推動住宅更新運動;(三)鼓勵都市更新整建維護;(四)健全都市更新法令及機制;(五)改善更新地區周邊公共環境;(六)振興產業及保存地方文化等六大策略,並整合各局處提出「綜合性」且具「行動力」都市再生方案。
為積極推動更新,臺北市政府於96年度以都市發展軸線及老舊社區更新為主,研提「主題性」都市更新示範地區,分為「水岸周邊地區」、「捷運場站周邊地區」、「老舊市區」及「大面積公有土地」等4大類別,共選定12處地區,期望提出「整合性」及「指導性」的都市更新計畫,作為後續個別更新事業計畫之指導。(請參考表1)
依都市更新條例第5條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就都市發展狀況、居民意願、原有社會、經濟關係及人文特色,進行全面調查及評估,劃定更新地區,並視實際需要分別訂定都市更新計畫。」此外,依都市更新條例施行細則第5條:「更新單元之劃定,應考量原有社會、經濟關係及人文特色之維繫、整體再發展目標之促進、更新處理方式之一致性、公共設施負擔之公平性及土地權利整合之易行性等因素。」,因此,本次所研提的都市更新示範計畫將包括「都市更新計畫」以及「更新單元之劃定」兩大重點。
針對臺北市96年度四個策略性地區都市更新示範計畫的推動方向,以及預期目標及效益說明如下:
壹、臺北市淡水河右岸地區整體再發展策略暨策略性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案
近年來本府於淡水河右岸地區投入大量公共建設,如大稻埕碼頭、河濱公園及自行車道等,期創造都市與水岸空間之親水性及多元性。惟在防洪及交通等需求下,高聳的堤防及環河高架道路,阻斷臺北市民與河岸間的關係。本案期對於淡水河右岸地區之都市更新再發展策略及更新開發模式,提出「整體」的更新策略,及擬定淡水河右岸地區「個別」之都市更新計畫,以促進土地發展有效利用,進而帶動地區整體性發展,並重構都市空間的利用型態,使地區環境獲得滿足與提昇。
計畫目標:
一、研提淡水河右岸地區之發展定位及再發展構想,帶動地區再開發,以達都市更新成效。
二、檢討淡水河右岸地區之都市機能,研提兼具開發及都市願景之水岸再開發策略及具體作法。
三、配合更新進行整體規劃,帶動淡水河右岸地區整體發展及有效利用土地資源。
計畫效益:
一、確定淡水河右岸地區更新再開發策略及開發模式,作為本區後續土地開發管制及推動都市更新依據。
二、營造臺北市淡水河右岸地區之都市意象與機能,促進地區多元發展及利用。
三、提升水岸周邊地區居住環境品質,創造臺北河岸空間魅力。
貳、臺北市大眾捷運場站周邊地區整體再發展策略暨策略性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案
都市的發展與變遷,有相當程度是受到大型建設的引導與影響,並且對於人流、物流及資本流產生不同程度的衝擊;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營運迄今已10年,主要完成路線為板南線、淡水線及木柵線,隨著捷運路線的完工通車,捷運場站周邊地區在土地使用、通勤模式變動、商業經營、不動產開發、住宅區機能與地區景觀等方面均形成影響。後續配合高鐵、台鐵及捷運三鐵共構下,運輸的機動性及可及性將大幅提升,捷運場站周邊地區將成為臺北的新成長軸,亦將影響臺北市未來都市的整體發展,因此本案擬透過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的規劃理念,策劃臺北都會區捷運沿線地區「整體」的都市再發展策略,及擬定「個別」場站周邊地區之都市更新計畫,以促進土地發展有效利用,進而帶動都市整體性發展,並重構都市空間的利用型態,期使都市空間環境獲得滿足與提昇。
計畫目標:
一、透過本市大眾捷運場站周邊地區整體再發展策略暨策略性地區都市更新計畫之擬定,重新檢討捷運場站周邊地區之發展定位,達成捷運場站周邊更新地區之整體開發及重塑捷運場站周邊地區之新地景。
二、重新檢討捷運場站周邊地區之都市機能,並研提兼具開發及都市願景之再開發策略及具體作法。
三、結合捷運場站及其相鄰地區土地,配合更新進行整體規劃,帶動捷運場站周邊地區整體發展及有效利用土地資源。
計畫效益:
一、提升城市競爭力。
二、營造臺北核心意象,促進本區多元發展。
三、促進土地有效利用。
四、研提TOD理念之都市再發展策略,作為本案後續土地開發管制及推動都市更新之依據。
參、臺北市大面積公有土地地區更新計畫案
都市更新是都市發展的推手,公部門除協助私人土地整合、審議、開發及建立更新機制,對於大面積公有土地之釋出與利用將對都市再發展產生帶動、引導、及復甦之契機。
為促進公有土地活化及再利用,本府96年度選出二處更新計畫地區-中山區民權東路鼎新營區、萬華區新和新村附近更新地區,擬藉由都市更新之途徑,研擬此二區整體更新再發展構想及公有地參與都市更新執行模式;並依地區特性劃定更新地區及分別研擬更新計畫與建構相關配套措施,妥適解決公有土地長期以來土地資源無法有效利用之狀況,以促進土地有效利用,進而帶動都市整體性發展,並重構都市空間的利用型態,期使都市空間環境獲得滿足與提昇。
計畫目標:
一、引導及建立公有土地參與都市更新執行模式,並成為都市更新之示範計畫。
二、配合更新進行整體規劃,促進公有土地週邊整體發展及有效利用土地資源。
計畫效益:
一、促進公有土地多元及有效利用。
二、作為本區後續土地開發管制之依據。
肆、萬華402號公園及華西街附近地區整體再發展策略暨策略性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案
艋舺地區為臺北最早發展地區,區內古蹟、寺廟、特色小吃及傳統產業是本市珍貴的文化歷史資源。本府為推動萬華地區更新,於89年研訂「萬華區整體再發展計畫」及擬定萬華車站附近地區細部計畫,據以推動並已見初步成效。為賡續加速推動更新及發揮公共工程加乘效果,本案除重新檢討萬華車站附近地區細部計畫外,並將擬定「萬華402號公園及華西街附近地區」等2處地區都市更新計畫。
希望藉由公部門的推動,拉近萬華火車站前後地區發展差距,重塑老舊社區新風貌,進而波及民間自發性推動都市更新。
計畫目標:
一、透過都市更新計畫之擬定,達成更新地區整體開發及重塑本地區成為臺北觀光、歷史文化兼具地區及優質住宅之活化再生新氣象。
二、重新檢討都市機能,並研提兼具開發及都市願景之再開發策略及具體作法。
三、重新檢討萬華車站附近地區細部計畫,有效帶動萬華地區整體發展。
計畫效益:
一、提升城市競爭力。
二、營造萬華地區新意象及多元發展。
三、促進土地有效利用。
四、作為本區後續土地開發管制及推動更新之依據。
表1 臺北市96年度推動策略性地區都市更新示範計畫一覽表
策略地區計畫 | 一、臺北市淡水河周邊地區整體再發展策略暨策略性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案 |
規劃地區 | 1.萬華區洛陽停車場附近地區更新計畫案 |
2.大同區昌吉街附近更新地區更新計畫案 | |
3.萬華區柳鄉社區附近更新地區更新計畫案 | |
4.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環河南路二段附近地區更新計畫案 | |
策略地區計畫 | 二、臺北市大眾捷運場站周邊地區整體再發展策略暨策略性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案 |
規劃地區 | 1.中正區中正一分局周邊更新地區更新計畫案 |
2.大安區捷運六張犁站附近地區更新計畫案 | |
3.大同區捷運圓山站西側(志雲新村)更新地區更新計畫案 | |
4.中山區捷運新生站北側中山女中對面暨美麗信飯店周邊更新地區更新計畫案 | |
策略地區計畫 | 三、萬華402號公園及華西街附近地區整體再發展策略暨策略性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案簡要計畫書 |
規劃地區 | 1. 萬華區公一公園附近更新地區更新計畫案 |
2. 萬華區桂林路、和平西路北側(華西、梧州街兩側)更新地區更新計畫案 | |
策略地區計畫 | 四、臺北市大面積公有土地地區更新計畫案 |
規劃地區 | 1.中山區民權東路鼎興營區更新計畫案 |
2.萬華區新和新村更新地區更新計畫案 |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34期)
-
- 發布日期
- 2007/04/15
-
- 發表人
-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更新企畫與經營科科長 方定安
-
關鍵字 都市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