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會接受縣府委託辦理臺北縣都市更新政策白皮書研究
打造臺北縣都市再生指引方針
一、辦理緣起
都市化是世界性的趨勢,在台灣,各都會區成長急速,尤其是北部都會區,大量人口聚集所衍生的都市問題,隨著時間的演進愈加明顯而複雜。臺北縣人口數現為368萬人,為全國第一大縣,因早期規劃建設速度不及人口成長,人口密集的結果,造成都市住商混雜,建物密集凌亂,衍生都市在治安、衛生、防災等問題上的龐大壓力,也使得舊市區有急迫性更新需求。
臺北縣政府面對日益嚴重都市問題與激烈的城市競爭情況下,因此提出「臺北縣都市更新政策白皮書及都市更新事業概要規劃案」之委託案,重新思考如何可以改善都市環境並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空間,以帶動臺北縣再發展,此委託案由本基金會得標並辦理後續相關規劃事宜。
二、北縣更新環境背景分析
臺北縣的人口組成中,有許多是屬於城鄉移民,且大部分屬於經濟收入較為弱勢的族群,因此可負擔住宅品質以其經濟條件而言是相對較低,整體居住水準不易提升。且北縣許多工業區早期屬於都市邊陲,市區發展的結果已成為都市中心地帶,這些工業區當初亦吸引不少來此謀生的城鄉移民,造成工廠與住宅混雜之情形。在這些人口過度密集市區,都市計畫上可提供的公共設施、道路建設難以供應良好的數量水準,而因北縣都市計畫區域幅員廣大在細部計畫的擬定執行上亦相當不易。近年來快速道路與捷運的各項交通建設已大幅提升北縣的交通便利性與可及性,亦相當有助於市中心再發展。新板站特定區與新莊副都心的開發也有利周邊市區環境品質改善,但發展重心轉移的結果反連帶增加原先舊市中心的衰退速度,使得舊市中心更新的需求更形迫切。綜上分析,臺北縣都市更新環境背景有以下情形:
1.臺北縣都市發展過往缺乏自主的角色定位與特色。
2.人口數居全國之冠,人口密度高但過度集中於市中心。
3.住工商建物混雜密集都市景觀不佳,治安、衛生、防災的都市需求壓力龐大。
4.幅員廣大,都市計畫細部計畫擬定執行在人力、財源皆有困難,難以增進公共設施、細部道路的供應數量水準。
5.縣內城鄉移民數量多,屬相對弱勢族群,居住水準較難提升,都市更新不易推動。
6.市區發展重心轉移加速舊市中心衰退,舊市中心更新的需求更形迫切。
三、本案推動工作重點
此次委託案的重點在於能清楚地了解臺北縣都市更新推動問題的癥結,並提出相關的執行策略與行動方案,以作為臺北縣政府未來推動都市更新政策上之目標與施政的依據。因此從政策面、環境面、社區整合面三個面向統合思考,本基金會認為後續執行方向與作法,其推動工作重點如下所述:
1.舊市區整體性更新再發展構想
針對臺北縣主要核心市區亦即人口密度最高的幾個縣轄市提出整體性的更新再發展構想,並協助縣政府推廣宣傳都市更新理念與更新構想。
2.更新對策與相關執行策略方案
研擬具更新波及效應之執行策略方案,期能集中公私部門更新資源於重點地區,以帶動鄰近地區更新擴至全區更新,加速都市更新的推動。
3.健全都市更新相關法令制度
協助研擬共同負擔費用等相關權利變換審議原則、整建維護辦法、都市更新基金辦法(包含信託與協助建築融資籌措資金配套制度)等,以求協助縣政府完備相關的更新法令制度。
四、未來展望
縣政工作執行不能只是在於亮麗的口號,浪漫的理想,必須要有務實的具體作法建構整體都市發展藍圖,因此本基金會對本案規劃方向將配合臺北縣一貫的施政主軸「好居家、好謀生、好行走」,實踐「新北縣好生活」之終極目標,建立明確的方向,研擬推動的步驟,提出務實的執行方案以及展現解決困難的決心,希望透過此次臺北縣都市更新白皮書規劃研擬過程,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參與公共空間之改善,及民眾參與公共事務之決策,型塑臺北縣都市新風貌。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28期)
一、辦理緣起
都市化是世界性的趨勢,在台灣,各都會區成長急速,尤其是北部都會區,大量人口聚集所衍生的都市問題,隨著時間的演進愈加明顯而複雜。臺北縣人口數現為368萬人,為全國第一大縣,因早期規劃建設速度不及人口成長,人口密集的結果,造成都市住商混雜,建物密集凌亂,衍生都市在治安、衛生、防災等問題上的龐大壓力,也使得舊市區有急迫性更新需求。
臺北縣政府面對日益嚴重都市問題與激烈的城市競爭情況下,因此提出「臺北縣都市更新政策白皮書及都市更新事業概要規劃案」之委託案,重新思考如何可以改善都市環境並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空間,以帶動臺北縣再發展,此委託案由本基金會得標並辦理後續相關規劃事宜。
二、北縣更新環境背景分析
臺北縣的人口組成中,有許多是屬於城鄉移民,且大部分屬於經濟收入較為弱勢的族群,因此可負擔住宅品質以其經濟條件而言是相對較低,整體居住水準不易提升。且北縣許多工業區早期屬於都市邊陲,市區發展的結果已成為都市中心地帶,這些工業區當初亦吸引不少來此謀生的城鄉移民,造成工廠與住宅混雜之情形。在這些人口過度密集市區,都市計畫上可提供的公共設施、道路建設難以供應良好的數量水準,而因北縣都市計畫區域幅員廣大在細部計畫的擬定執行上亦相當不易。近年來快速道路與捷運的各項交通建設已大幅提升北縣的交通便利性與可及性,亦相當有助於市中心再發展。新板站特定區與新莊副都心的開發也有利周邊市區環境品質改善,但發展重心轉移的結果反連帶增加原先舊市中心的衰退速度,使得舊市中心更新的需求更形迫切。綜上分析,臺北縣都市更新環境背景有以下情形:
1.臺北縣都市發展過往缺乏自主的角色定位與特色。
2.人口數居全國之冠,人口密度高但過度集中於市中心。
3.住工商建物混雜密集都市景觀不佳,治安、衛生、防災的都市需求壓力龐大。
4.幅員廣大,都市計畫細部計畫擬定執行在人力、財源皆有困難,難以增進公共設施、細部道路的供應數量水準。
5.縣內城鄉移民數量多,屬相對弱勢族群,居住水準較難提升,都市更新不易推動。
6.市區發展重心轉移加速舊市中心衰退,舊市中心更新的需求更形迫切。
三、本案推動工作重點
此次委託案的重點在於能清楚地了解臺北縣都市更新推動問題的癥結,並提出相關的執行策略與行動方案,以作為臺北縣政府未來推動都市更新政策上之目標與施政的依據。因此從政策面、環境面、社區整合面三個面向統合思考,本基金會認為後續執行方向與作法,其推動工作重點如下所述:
1.舊市區整體性更新再發展構想
針對臺北縣主要核心市區亦即人口密度最高的幾個縣轄市提出整體性的更新再發展構想,並協助縣政府推廣宣傳都市更新理念與更新構想。
2.更新對策與相關執行策略方案
研擬具更新波及效應之執行策略方案,期能集中公私部門更新資源於重點地區,以帶動鄰近地區更新擴至全區更新,加速都市更新的推動。
3.健全都市更新相關法令制度
協助研擬共同負擔費用等相關權利變換審議原則、整建維護辦法、都市更新基金辦法(包含信託與協助建築融資籌措資金配套制度)等,以求協助縣政府完備相關的更新法令制度。
四、未來展望
縣政工作執行不能只是在於亮麗的口號,浪漫的理想,必須要有務實的具體作法建構整體都市發展藍圖,因此本基金會對本案規劃方向將配合臺北縣一貫的施政主軸「好居家、好謀生、好行走」,實踐「新北縣好生活」之終極目標,建立明確的方向,研擬推動的步驟,提出務實的執行方案以及展現解決困難的決心,希望透過此次臺北縣都市更新白皮書規劃研擬過程,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參與公共空間之改善,及民眾參與公共事務之決策,型塑臺北縣都市新風貌。
(本文原載於都市更新簡訊第28期)
-
- 發布日期
- 2005/09/19
-
- 發表人
- 基金會規劃師:范植祥
-
關鍵字 都市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