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區首例,啟動臺北市西區更新
大同區是臺北市最需要更新的老舊市區,但因為房屋市場不佳並沒有更新案出現。本案及鄰近的大同世界第一期是大同區第一件核准實施之更新事業。本案基地原本為大同公司閒置老舊廠房及部分市府土地遭佔用的違建戶,本案基地緊臨快速道路的出入口;並妥善利用大同公司的企業資產,成為大同區都市更新的「成長核」,透過其「波及效益」對大同區的成長與再造發揮貢獻。
全區以水平帶狀分為北、中、南三區,北區規劃為具商業性之一般零售業,南區配置社區公共設施,中區則以社區中庭及內廳作區隔。建築物二樓以上為集合住宅,其建築物量體由「ㄈ」字型轉化為「二」字型,分為南北二側,並皆由一棟雙拼與一棟三拼建築物所組合。建築物樓層高度為13層及15層,雙拼建築高為13層,三拼則為高15層。興建之總樓地板面積為20,571.63㎡。基地內建築規劃設計原則-於建築量體與色彩質感規劃上,將以鄰近建築產生整體協調為首要原則。配合文化氣息濃厚之社區意象,避免使用與環境不協調之突兀色彩,並保留歷史記憶,以使本案建築物得以融入當地社區環境。 本案實施者並提供一樓約100坪店面空間作為公益設施供鄰近居民使用,並負責20年之維護管理。該產權由實施者自行持有,並未申請容積獎勵,完全為回饋社區鄰里而設置。除此之外,實施者並配合市政府舉辦花博整修大同公司全部廠區圍牆以美化市容,花費2,000餘萬元回饋市民。
景觀平面配置圖
一層平面配置圖
標準層平面配置圖
公益設施平面配置圖
一、立面量體造型 建築物基座配合東側15層住宅及東南側9層集合住宅,以2層高度處理延續街面之視覺效果;立面以垂直線條強化中間部量體之完整性,角隅端部則以疊砌之水平線條軟化街角之量體感,降低對環境之衝擊。 立面以現代簡潔之比例分割,加上局部線版收邊處理,配合凹凸面產生之陰影變化,塑造典雅、大方之新住宅風格。 屋頂以水平雨庇之設計整合突出物產生之零碎量體,並配合夜間燈光照明設計,使建築物具整體感,於夜間亦可成為當地社區之新意象。 二、色彩計畫 配合當地濃郁之文化氣息,以中高明度及暖色系之色彩為原則,採用淺咖啡色系之石材搭配具質感之面磚與局部之金屬材料收邊,塑造溫暖且人性化之居住環境。 本更新單元範圍內為老舊之閒置工廠,其周圍環境多為20-30年之連棟式透天住宅,除少數高樓層級較具特色之古蹟外,周圍建築物之量體及色彩並無特定意象,因此本案於建築量體與色彩質感之處理上將以參酌鄰近幾棟高樓層建築之立面量體規劃,並配合文化氣息濃厚之社區意象,且避免使用與環境不協調之突兀色彩作為本案規劃建築物量體與色彩之首要原則,以使本案建築物得以融入當地社區環境。
建物3D模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