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違建及公私有地主達成道路興闢、河岸景觀改善
本案更新後改善河濱公園旁岸邊老舊,巷道彎曲狹小,廢物棄置雜亂的環境,讓社區周邊居民社區居民進出公園之動線更為流暢,大幅改善景觀環境的結果,亦提升河濱公園之可及性,實為本案之最大公益性。
1.採降低建蔽率設計,代以提高綠覆率、開放空間比率之設計原則,集中配置戶外空間,並透過整體之景觀植栽規劃,提供舒適之居住環境。 2.呼應臨景美溪,故建築立面以最大的可視率、最小的遮蔽率為設計原則,並考量其遮陽設施,以兼顧居住之視野品質及省能建築之性能。 3.因本基地臨景美溪,為考量防洪安全因素,車道入口處設活動式之防水閘門,以防地下室水災之患,避免機電設施損壞。 4.建物配置以留設社區中庭為主,建立安全之鄰棟間隔、並設置社區互助系統,以建立具備安全防災體系之住宅生活社區。
景觀平面配置圖
(一)建築量體造型以簡潔線條為訴求,材質色彩則以暖色系石材為主 建築物量體擬規劃為雙棟雙併住宅大樓,分別為15樓及13樓。建築物量體造型以簡潔線條為主,材質色彩則以穩重色系之石材為基調。 (二)座落方向配合周邊建築,融合週遭環境延續台北河濱景觀 本基地緊臨河岸綠帶,座落方向將配合周邊基地,並於低樓層退縮綠化,種植行道樹與河濱公園產生漸進的調和,另基地南側為7層建築,北側為新建13層大樓,本案建築物量體分別採15樓及13樓設計,以融合簇群其中,現今雖基地周遭仍有部分老舊低矮建築,但基地位處都市更新計畫區內,隨河岸旁老舊建物陸續更新,新興高層建築增加,本案不僅調合週遭環境並配合都市計劃,與河岸其他新建物共創良好的台北河濱景觀。 (三)塑造景美溪溪濱住宅意象 運用建築物不同的高度變化,配合簡潔的屋頂造型設計,豐富本地區之天際線。本社區臨景美溪是為獨特的區位環境,將塑造成景美溪畔具地標性的溪濱住宅意象。
透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