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東勢東安里本街更新重建

921震災老街重建並開闢公共設施

  • 年  期:2009年完工
  • 目前進度:完成
  • 地  址:臺中市東勢區東安里豐勢路411號

本街是東勢鎮這客家山城最早形成的商店街,尤其是位於東安里的街段,早期是傳統市場,生意更為熱絡,可說是鎮中心的黃金地段。更新後除了解決單純「住」問題外,同時也要提昇地區公共設施水準、建立人行系統、提供高品質購物空間等,以復甦市中心之商業機能。
重建過程中,部分居民不耐長期等待,逕行申請個別重建,縣府卻也核發建照執造,導致畸零地崎嶇的地籍無法有效重新整理。加上所有權人過去佔有國有地或違章搭建,致使更新後可分為面積低於現況;此外,現有攤商只有租賃權,無法參與權利變換分配,還有很多非法攤商根本無法獲得補償等問題,都讓老街重建過程備極艱辛。歷經十年光陰,在社區幹部忍辱、各級政府的全力支持補助、臨門方案的協助下,終於完成不可能任務。

說明

本街南北綿延八百多米,穿越東勢鎮心,第一至第五橫街以及忠孝街縱貫其間;位居南平里和東安里交界處的第三橫街南北兩側的區段,堪稱「街心」。昔時,街心以南客棧、酒家、打鐵店林立,街心以北布莊、香店、秤店、茶行、中藥局、碾米廠、委託行、銀樓等等各色各樣老舖雲集。
第三橫街口有棟公有市場,二十年前淪為危險建物,鎮公所把遷出的攤商安置到路邊的「臨時市場」,結市後,漸次堵住街口交通。房子被震倒了,搭個鐵皮屋就可恢復作生意,部分攤位所有權人每月坐收數萬租金;更有多數人因自己在新商場沒有產權,擔心假如拆遷後何去何從;也有人反對本街拓寬……,這股勢力集結了「反對東安里更新自救會」。
「東安里重建工作站」設在「明泰鞋坊」,是一家五十年老舖,地動前才改建成透天厝,而有別於周邊毀損於震災的土埆厝,它修繕後即可居住,鞋坊店主林宗立免費供給工作站使用,林宗立說:「並不是我可以住就不管,我的社區不見了,藉這個機會把它復甦起來。」工作站志工還有陳中信及劉世泉,同為初期重建,闢荒陬,斬荊棘。


東安里本街是東勢鎮中心的老舊社區,面積約1.2公頃,都市計畫上分屬於商業區、停車場用地。 九二一震災區內建物毀損嚴重。因地籍分割畸零、公有地夾雜私有地、停車場公共設施保留地、計畫道路拓寬造成畸零地等問題,致使大部分居民無法個別重建。受損較嚴重之建物以重建方式進行,受損較輕微或無意願配合整體重建者則劃定為整建區段。停車場用地之鎮有地原由鎮公所租予攤商作為臨時市場使用。

說明

1.本案基地面積依謄本面積總計7,563.82 ㎡,更新單元內公有土地2,334.32 ㎡,公有土地佔總面積57.9%,其中最大地主為東勢鎮公所(停車場用地);私有土地5,229.50㎡,所有權人共125人。而原建物面積10,535.13㎡,私有建物所有權人為109人,總戶數共69戶。

2.東安里本街屬於老舊社區,地籍分割複雜畸零,部分土地所有權人因畸零地需與鄰地整併,始可建築停車場用地,有三分之一的面積為私有地,尚未徵收開闢,私有地主無法就地重建

3.解決本社區因防災區求本街開闢本街八公尺計畫道路,造成本街西側大量私有土地畸零之問題。